戏曲乐队中管弦乐部分称“文场”,由各种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组成;打击乐部分称“武场”,由不同类型的鼓、板、锣、铙钹等组成。二者合称“文武场”或“场面”。“文场”是为演唱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演而用的场景音乐;“武场”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开打,使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此外,场次转换、舞台情绪渲染等也由“武场”承担。
文场乐器
曲笛:竹制乐器。有八孔,吹孔一个、指孔六个、膜孔一个。其音醇厚,常用于京剧和昆曲伴奏。
唢呐:簧管乐器。由芯子、管子和碗子组成。京剧中又分大唢呐和海笛,前者声音宏亮,常用于伴奏发兵、庆典等宏大场面;后者声音尖而响亮,常在武戏中伴奏昆曲。
板胡:拉弦乐器。属胡琴,形似二胡,只是琴筒呈半球形。弓子夹于两弦之间,靠摩擦发音。其音高亢,是梆子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胡:拉弦乐器。属胡琴,形似二胡,略小。发音方式同板胡。其音刚劲嘹亮,为京剧主要伴奏乐器。
京二胡:拉弦乐器。比京胡略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其音低沉柔和,京剧旦角唱腔多由它作为京胡的辅奏乐器。
琵琶:弹拨乐器。音箱半梨形,以桐木蒙面,琴颈向后弯曲,设有琴品。演奏时双手竖抱,左手按品,右手弹奏,技法多样。
月琴:弹拨乐器。似琵琶,但琴体呈圆形如月。有弦三根,左手按琴颈音品,右手以拨片弹奏,音质清脆明亮,为京剧乐队主要辅奏乐器。
阮:弹拨乐器。分低、大、中、小四种,戏曲乐队中多用大、中两种。有弦四根,左手按琴颈音品,右手以拨片拨奏,音质浑厚。
弦子:又称“小三弦”。琴颈很长,琴体较小,两面蒙蟒皮。有弦三根,左手按音,右手以拨子或手指拨奏。其音质清脆,穿透力强,为京剧主要辅奏乐器。
武场乐器
锣:打击乐器。扁圆形、铜制,有大、小锣之分,前者音色高亢,多用于表现战争场面、紧急事件发生或武将上场;后者音色清亮,多用于生、旦、丑角人物的上下场。
钹:打击乐器。俗名“铙钹”或“水镲”。两片为一幅,铜制,互相撞击。多与小锣配合,是京剧中主要伴奏乐器。
鼓板:打击乐器。由一个单皮鼓和一副檀板组成,由乐队中的鼓师掌管。单皮鼓扁圆形,单面蒙牛皮或猪皮。演奏时置于鼓架上,用一副鼓楗子击打鼓心发声。音质清脆,主要击打音乐中的次重或弱拍,即“眼”; 檀板有两块,用绳串在一起,相互击打发声。音质浑厚,主要击打音乐中的重拍,即“板”。
鼓:打击乐器。远古时以陶为框,后世以木为框,蒙以兽皮或蟒皮。也有以铜铸者。形制大小不一,有一面蒙皮者,如板鼓;也有两面蒙皮者,如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