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老头,年龄与我相仿,已是80多岁的人了。他是退休教师,同我很说得来。他收入不菲,可是非常节约:出门从不“打的”,经常要步行两里多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儿子穿下来的旧衣是他的常服。因为他不会享福,我常叫他傻老头。
出于好奇,我问他夫人:“你那傻老头省下钱来干什么呀?”她欲言又止地告诉我一些小事。
傻老头和丽水山区的孩子结对子,每年700元帮助一个姓周的贫困生念初中,还在书信中不断鼓励那孩子刻苦学习。傻老头曾特地去丽水了解孩子家的情况。原来孩子爸爸12年前不幸在海难中死去。当时,他妈妈27岁。他妈妈没再嫁,把两个孩子拉扯大,家里还背着债。姐弟俩个子瘦小,姐姐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丽水卫校,没钱,只好当营业员谋生。傻老头对这个家庭倍感同情,于是就叮嘱这贫困生争取升学,鼓励他姐姐在职求学,并答应在经济上给予帮助。他在台湾的一位老同学得知此事后,也愿意慷慨解囊。他们信守诺言,每年提供近3000元的学费。傻老头说,将来他会把遗产用作助学基金,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材。
傻老头退休前既教好书,又育好人,在科研上还屡屡得奖。退休后,他实践着“一朝为师,终生为父”这一古训,经常指导当年的学生写论文,甚至帮助他们推荐发表。最近,他还答应他在国外创业学生的请求,帮其两个不同年级的孩子学好英语。他采取复式教学法,利用星期天为他们无偿服务。
傻老头尽其所能,关心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社区办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合唱团,还常拿出资金,为老年居民提供老有所乐的场所和展现文艺才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