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取暖用具,大约在30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经有“炉子”了。“北京人”为了保存火种,便把火放在烧制好的陶器里,这个陶器,应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炉子。
从考古发掘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取暖炉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考古发掘发现的最早的取暖炉是春秋时期的“燎炉”,这其实是一种烧炭取暖的用具,相当于今天的火盆。春秋晚期,燎炉的形状有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直口浅腹圆盘式造型的燎炉,这种燎炉口下有一对提链,平底下有环形座位,座上有十个兽首衔环状支柱,尾端上承盘体。不过,春秋各时期的燎炉虽造型有异,却都附有用于转移火种和添加木炭的炭箕。
汉代时,取暖炉的样式多了起来。河北满城汉墓曾出土了5件取暖炉,其中有一圆形三足炉,炉身敞口、直壁、大平底,下有三条直形足;炉身下设承灰盘,盘沿开一缺口,以便清除灰烬;有盖似覆钵,顶作环纽,盖和炉底镂孔;炉壁设四纽提链,炉身、承灰盘、三足分别锻制,用铆钉结合成型。此外,在陕西还发掘出土了一件带铭文的取暖炉,炉高12厘米,口径14厘米,呈椭圆形,直口,四条蹄形足;有盖,盖沿外侧镂铭文“阳信家铜温手炉盖”,炉下腹外则有铭文“阳信家铜温手炉”。专家认为,这种小巧精致、刻有铭文的取暖炉,当是贵族家中冬日取暖所用。
汉代以后,各种取暖炉更是花样翻新。考古曾发掘出土了唐代手炉和脚炉两种取暖用炉。手炉呈椭圆形,里面放火炭,炉外有罩,可以放在袖子里面暖手。
至清代,取暖炉已经成为寻常人家的普通生活用具。这时候,随着制作工艺的进步,取暖炉的样式也是形形色色、造型繁多了。摘自《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