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毛泽东政治上叱咤风云,军事上运筹帷幄,而业余生活中的毛泽东又是那么的亲切、风趣和幽默。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本版特转载下文,以示怀念。
毛泽东改戏词
毛泽东兴趣广泛,尤嗜京剧。他不仅懂戏,而且有时还能哼上一段,对京剧的唱腔、板式都颇有研究。
京剧演员李和曾,毕业于北京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后又拜名艺人高庆奎为师,成为高派嫡传弟子。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李和曾随剧团至西柏坡演出。李饰《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一出场就见毛主席坐在前排,正笑容满面地注视着他。
李和曾嗓音洪亮,唱腔圆润,深受毛泽东喜爱。毛主席听戏非常认真,还常给演员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有一次他听李和曾唱《逍遥津》,说:解放以后,应该高唱,不要唱得阴沉沉的嘛。
又有一次李和曾演出《李陵碑》,李唱完了一大段反二黄后,毛泽东风趣地说:杨老令公8个儿子死了4个,发发牢骚是可以的,但总的说来,他还是忠心为国,所以不宜唱得太悲。你现在唱得有悲有愤,这是对的。后来,李和曾又给毛泽东清唱这出戏时,毛泽东用商量的语气对李和曾说:你唱的这出《李陵碑》的戏词中,有一句“万良臣与潘洪又生机巧”。我上次听后就查了史料,结果历史上宋朝并没有“万良臣”这个人。是不是把这句改为“魍魉臣,贼潘洪,又生机巧”比较合适些?李和曾认为很有道理,以后就按照这一改词来唱,一直沿用到现在。
毛泽东评舞台上的“毛泽东”
1951年建军节的前夕,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三幕九场大型歌剧《长征》,在首都正式公演。它似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把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再现在舞台。当歌剧演至第六场,“毛泽东”第一次出现在舞台时,顿时全场掌声雷动,一片欢腾,“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响彻大厅,这便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次出现毛泽东艺术形象时的情景。歌剧的创作者是著名女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
这场歌剧的首演,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出席观看了演出,毛泽东第一次看到了舞台上的“毛泽东”。不久毛泽东便叫女儿捎信给李伯钊说:“写革命,写长征,都很好。但不能拿我毛泽东做菩萨拜哟!党内有那么多好同志,许多人还牺牲了生命。就拿长征来说吧,有几个方面军哩,有那么多领导同志,要写几个方面军的同志。没有他们,我毛泽东独龙能下雨吗?”
李伯钊听取了毛主席的这些意见,决定将歌剧《长征》改为话剧,并把长征的历史画卷展现得更加壮阔,让更多革命领导人的艺术形象都能展现在舞台上。谁料当她刚写成初稿时,十年动乱的灾难便落到她的头上,话剧草稿荡然无存。直到1978年李伯钊获得自由后,她以惊人的毅力,经过八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八场大型话剧《北上》,并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任弼时等一批革命领导人的艺术形象推上舞台,后由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演出,深受各方面好评。
当时中央决定排演歌剧《长征》时,可把时任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的李伯钊难住了,谁来扮演毛泽东呢?久寻不到适当的演员。后来李伯钊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张话剧《龙须沟》中程疯子的扮演者于是之的剧照,眼前蓦然一亮,这不有点像毛主席么?
20岁的北京人艺青年演员于是之就这样成为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饰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为了让于是之演好“毛泽东”,李伯钊让他通读了《毛泽东选集》,让他深入领会毛主席的思想和气质,并从中央广播电台借来毛主席在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讲话录音,让于是之反复聆听,从中模仿毛主席的声调和神韵,同时,让他观察和体会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等等,于是之整整忙了半年,终于完成了塑造毛泽东艺术形象的这一特殊任务。
事后,李伯钊告诉毛主席,演他的演员就是演《龙须沟》里程疯子的扮演者,毛主席听后笑着风趣地说:“那很好嘛,干革命就要有种‘疯子’精神哩!”
毛泽东的打油诗
毛泽东善诗词,但他在生活里也喜欢写打油诗。他的打油诗调侃友朋,令人发噱,可谓是别树一帜。
现在所知的毛泽东较早写的一首打油诗,或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写的,据冯雪峰后来回忆,这首诗以“蒋干宋美龄”开头,紧接两句是分别调侃林伯渠、李维汉夫妇,全首诗只有三句,第四句要求同座的人续上。结果却没有人能够做到,因为其中的动词必须是小说中的人名,且必须富有幽默感,还得与调侃对象沾上边,这有很大的难度。当时,刚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冯雪峰非常叹服地说:“这样的才智和机敏,一流文人也赶不上。”
红军长征初期,路过湖南,行军匆匆,有一天张闻天在马背上打瞌睡,稍不小心脱缰跌下马来,虽然未受大伤,却也有些狼狈不堪。毛泽东闻讯赶来,当即凑趣念了一首打油诗:
洛甫骑马过湖南,
四脚朝天滚下山,
人受伤马没死,
菩萨保佑你平安。
也有记载说,毛泽东就张闻天坠马,还写有另一首内容贴近的打油诗:
洛甫洛甫真英豪,
不会行军会摔跤,
四脚朝天摔得巧,
没伤胳膊没伤脑。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也写过打油诗。1941年10月,中央机关机要人员黄有凤、赵雪明结婚,毛泽东在婚宴上当即赋诗一首:
两个机要,
白头到老;
比翼双飞,
永不掉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经常参加中南海周末舞会。有一次他和几个歌舞团演员分别跳舞,当得悉有个小演员叫王君苗,是河北省深县人,独生女,另一个小演员叫朱立刚;王君苗皮肤白,毛泽东叫她“白丫头”,朱立刚皮肤稍黑些,毛泽东就叫她“黑丫头”。他就以深州水蜜桃为名,随口念出一首打油诗:
深州大蜜桃,
独生一根苗,
遇上朱(猪)八戒,
吃了。
摘自《政海拾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