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军分区干休所,坐落在荣获“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奖”的古城绍兴府山、塔山和鲁迅故里附近,是一个典型的“一所多点”、远离上级业务机关和体系医院的单位。近年来,该所党委紧紧围绕老干部“双高”(高龄、高发病)期服务保障工作的形势要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摸索出了日常管理制度化、工作学习分散化、娱乐活动小型化、服务保障多样化的工作做法,单位全面建设跨入省军区、南京军区先进干休所行列;所医务室被总后表彰为先进卫生所。
面对“双高”期
寻找特点规律
军队离休老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累和培养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在战争和困难时期留下了隐患。他们忠诚于党的事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非常关爱自己的健康状况,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着无限向往。该所党委针对老干部进入“双高”期带来的生理机能日趋老化、“空巢家庭”、“单身家庭”不断增多的实际,始终做到从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加强对老干部的关爱和管理;把真心实意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和提高医疗保健质量,作为抢时间为老干部服务的实际行动。
军队离休老干部,都曾从事过一定的领导工作。难忘的岁月和辉煌的历史,决定了他们既有一般老人共同的普遍心理,又有军队离休干部的特殊心态。该所工作人员针对老干部“双高”期心理调节能力逐渐下降、精神需求日趋突出的实际,注重参与,经常和老干部一起拉家常、谈心事,把对老干部的心理咨询和精神服务,作为新形势下服务保障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
军队离休老干部,都是经过战火洗礼过来的老英雄。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争强好胜的品格,并没有因为“双高”带来的种种不便而明显减退。该所针对老干部人员少、居住分散、活动需求较多,但活动难开展、开展难组织等实际,相继组织了“二队四组”的群众性娱乐团体:即文宣队、门球队、钓鱼组、麻将组、花卉组、书画组;他们通过广泛参与社会活动和适时组织内部比赛,为老干部搭建起新的工作“平台”,使老干部及阿姨们在休养生活中,真正做到想有所得、情有所寄、能有所用。
面对“双高”期
保障措施到位
随着老干部“双高”形势的严峻,他们思想上的怀旧变得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对传统观念难改变、对新鲜事物难接受、对心理问题难排解等方面。该所党委认为,善于倾听老干部的呼声、理解和尊重老同志的愿望,是加强工休人员情感交融和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所党委在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支部和管委会作用的同时,坚持在工作人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年召开一次工休人员双向交流会,每半年讲评一次工作人员走访老干部及遗属情况,每季度以表格形式征求一次老同志对工作人员意见,每月摘编一份《老同志学习参考资料》,每周工作人员参加一次支部学习或活动。
老干部高龄化带来的高发病,给医疗保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所从“一所多点”、远离体系医院的实际出发,一方面注重抓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医疗保健中心”的功能作用,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坚持做到“三靠近”:即心靠近老干部想、话靠近老干部说、事靠近老干部做;另一方面积极适应社会化医疗保健工作的形势要求,注重抓医疗保健工作的制度创新,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坚持做好医疗保健工作“四个相结合”:即门诊与巡诊相结合、医疗服务与健康保健相结合、身体护理与心理沟通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受到广大休养人员的普遍好评。
面对“双高”期
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所充分利用绍兴经济资源、旅游环境和人文优势,努力提高服务保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该单位针对远离部队体系医院的实际,主动加强与市卫生局、市属人民医院的联系和交流,建立了老干部地方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和门诊就诊“优待卡”。他们运用社会课堂“借台唱戏”,主动参与地方老年文体活动,不断提升“绿色方阵”在社会上的形象和影响;他们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使工休人员在政策、生活、医疗等方面,能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他们注重协调方方面面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单位、家庭服务资源,将家政服务、餐饮供应、医疗保健不断与社会化保障接轨,有效地营造了全社会尊老敬老的环境氛围。
近年来,该所在职干部和老同志,与军分区机关干部和地方离休人员一样,同等享受地方改革开放成果;市政府专门为老同志设立了医疗补贴政策;地方相关部门投资近40万元,为该所实施了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煤气管理安装、营院架空线路入地等工程建设;另外,电信部门专门为老同志开设了温情关爱电信服务项目,即每年“八一”在给老同志赠送一笔可观元话费的基础上,为全所工休人员实行市内免费通话业务。申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