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文摘
3  4  
PDF 版
· 88%父母要“关心”
· 政府主导基本定型 医改方向之争终结
· 五旬夫妇13年收养27名孤儿
· “肝炎大国”将逐步摘帽
· 长城上禁止从事七种活动
· 西安城管人性化
· 新型手机离开主人便停机
· 历史上的钓鱼台
· 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来历
· 结婚纪念称谓
· 吴大娘狼口救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来历
  郑板桥“难得糊涂”四字写得妙趣横生,韵味无穷,至于“难得糊涂”四字,据传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有一年,郑板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摩郑公碑,晚间借宿在山下一老儒家中,老儒自称糊涂老人,言谈举止,高雅不凡,两人交谈十分投契。老人家中有一块特大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美,郑板桥看了大为赞赏。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以便请人刻于砚台背面,郑板桥感到糊涂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了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砚台有方桌大小,还有很大一块余空,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随手写道:“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写罢也盖了方印,印文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知是一位情操高雅的退隐官员,顿生敬仰之意。见砚台还有空隙,便又提笔补写了一段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后来这段文字传了出来,人们感慨其中富含的哲理,便写成横联挂起来,“难得糊涂”一词也就越传越广了。    摘自《福建老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