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 为社会献爱心 给子孙留精神
· 中国老年健康论坛 将在北京举行
· 上海金山区 村村都有数字影院
· 香港“黄金屋” 市值逾4亿港元
· 过草地的艰难岁月
· 消除丧事大操大办陋习
· 全球4300万儿童 因战争失学
· 西安将举办 传统文化诵读大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9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社会献爱心 给子孙留精神
杭州老人把行善当事业来做
  本报讯 日前,家住杭州大学路社区89岁的徐大伯,又通过杭州市慈善总会,向受台风“桑美”袭击的苍南县灾民捐款1万元。据介绍,徐大伯已不是第一次捐款了,他每次捐款,都要求不留姓名。

  实际上,像徐大伯这样到杭州市慈善总会捐款而不留名的,在杭州老人中有很多很多。“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后,来我们这里捐款的老人,基本上都是不留姓名的。”杭州市慈善总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朝东说,“有些老人已经坚持10多年,都是‘熟面孔’了。”

  据了解,自1995年杭州市慈善总会开始接收社会捐款以来,老年人一直是其间的“积极分子”。这些老人,大多衣着朴素,以普通退休人员为多。“自身退休工资不多,却能想着为社会困难群众尽绵薄之力。虽然老人们每次捐的数额并不大,但他们的境界却是崇高的,值得大家学习!”杭州市慈善总会负责人表示。

  在这些爱做善事善举的老人中,年纪最大的90多岁。在前年年初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时,一位从西冷印社传达室岗位退休的高龄老人,特意委托邻居替他来杭州市慈善总会捐上善款。还有一位年近80岁的退休工人,因中风造成半边身体行动不便,他拄根拐杖让保姆陪着打的过来,捐了100元。“这些事情,就像电影镜头一样,我们一直记着,每每想起就很感动。”经手捐款的杭州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说。

  而大学路社区的徐大伯,就是其中的典型。早在2003年,徐大伯就在家乡宁波市慈善总会,以他父亲的名义,设立了一个5万元的专项救助金。两年前,徐大伯老伴去世后,他又在杭州市慈善总会,以老伴名义设立了5万元的专项救助金。每年,他还会再捐助5000元不等的善款,让这些专项资金能长期运作下去。徐大伯退休前是杭州一家电厂的工程师。据杭州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说,这些年来,徐大伯一直省吃俭用,已经陆续捐赠了近13万元善款。而且他做善事,从来不肯声张,就连他的儿孙都不知情。

  “为社会献爱心,给子孙留精神。我已把做善事,当作自己退休后的事业来做。”这是一位曾经来杭州市慈善总会捐善款的老人说过的话。也许,这就是众多做着善事善举的杭州老人的共同心声。

  本报记者 沈爱群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