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往事
3  4  
PDF 版
· 旷世才女林徽因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9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8月23日,林徽因纪念碑落户杭州花港观鱼公园。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生于杭州陆官巷,8岁时,因父亲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宣传辛亥革命,全家从杭州迁往上海。她是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还参与国徽设计和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今天我们谨以此文缅怀——
旷世才女林徽因
于继增
  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艺似乎比萧红和张爱玲等显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际遇也更幸运。她不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还致力于建筑专业,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春天的童话,幸福而浪漫。

  气质如兰的多才少女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杭州,原籍福建闽侯。父亲林长民是诗人兼书法家,早年留学日本,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林觉民、林尹民是堂兄弟。

  林长民是新派人物,思想开明,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长。1916年他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送入教会学校———北京培华女子中学,接触西方文化,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开拓了自由的视野。同年入伦敦圣玛丽女校学习。在此期间,林徽因受邻居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将来以建筑为业。

  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1920年10月,本来是留学读经济的徐志摩却对文学发生了兴趣,辍学到处游览。他在伦敦听说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了林徽因,当即堕入爱河,开始了疯狂的追求。他每隔一二天就到林家公寓喝茶、聊天,还每天给林徽因寄一封信,纸上堆满着让一个16岁少女脸热心跳的句子。然而24岁的徐志摩比林大了整整8岁,而且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当时就在伦敦!林徽因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为火辣辣的情书所感动,她被折磨得辗转难眠。在徐志摩发动多次进攻之后,看似牢固的堤防也决了口,她说: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浪漫的徐志摩回家后就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张感到十分突然,但她很理智,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徐志摩的父亲是个银行家,气愤之下宣布断绝父子关系,停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支持。

  林长民与维新派首领梁启超是好友,临出国前他已将爱女林徽因许配给了梁家二公子梁思成,尽管他们只是订婚,也尊重爱女的选择,但还是感到以后无法交代,于是只能带女儿离开,1921年10月他们父女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一年之后,徐志摩放弃苦熬了两年、即将到手的剑桥大学硕士资格,匆匆赶回国内,看到的是更加光彩照人的林徽因,那秀润的脸上写满爱意,但他明显地感到这爱已不属于他。这改变一切的情敌是谁?当他知道是自己的恩师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时,便知自己不是对手,但那颗鼓荡的心依然不能安分。林徽因和梁思成都喜欢建筑,志趣相投的两人经常到北海公园的松坡图书馆及快雪堂读书、游览,往往这时,多情诗人徐志摩也悄然而至,次数多了便不受欢迎并引起梁的反感。直到有一天徐志摩在门口看到贴了一张用英文写的“Loers want to be left along.(情人不愿受干扰)”的纸条后,才怅然而返。

  1923年,徐志摩和胡适、梁启超等在北京创办新月社。林徽因由其父带领,参与新月社的书画、演剧活动。1924年4月,泰戈尔应邀来华访问,林徽因担任翻译,并与徐志摩联袂演出泰翁的诗剧《齐拉德》,以其秀美绝伦的扮相和流畅动听的英语台词震惊四座,引起轰动。她和徐陪同泰戈尔游览了故宫、颐和园、香山,拜会了溥仪,被报纸戏称为“金童玉女”。在徐志摩影响下,林徽因开始了诗歌等文学创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笑》、《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几十首诗篇,还创作了话剧、短篇小说、散文等。

  1924年6月,林徽因与梁思成双双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因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便进入该校美术学院学习,但她仍全选建筑系课程。1927年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

  1928年3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梁的姐姐家结婚。之后去欧洲各地考察世界驰名建筑,进一步开阔了眼界。

  荒山野岭间的护宝女神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社。次年为北京大学设计地质馆并与梁思成共同设计北大沙滩灰楼宿舍。从这个时候起,她与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创建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同时具有科学家的缜密和求实精神。从30年代初至抗战爆发,他们夫妻二人奔走于山西、河北等乡间野地,走访了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进行考古和调研,实地勘测了2000多处古代建筑遗存和早期造像石窟。很多埋没在荒野中的国宝级古建筑从他们手中开始走向世界,并加以保护,如河北赵州石桥、山西应县木塔等。他们的辛勤劳动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当时的中国民生凋敝,他们的野外考察异常艰苦。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前夕,林徽因夫妇带着母亲和一双儿女,几只皮箱,两个铺盖卷儿,辗转“大后方”西南各地,生活艰苦。据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后来回忆,“我们住进了一处篾条抹灰的简陋农舍。艰苦的生活,旅途的劳顿和四川冬季潮湿、阴冷的气候,终于使母亲的旧病恶性发作,卧床不起……她的病情一天天沉重,却得不到像样的治疗。眼看着她消瘦下去,眼窝深陷,面色苍白,几个月的工夫,母亲就失掉了她那一向焕发美丽的面容。”

  然而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林徽因在病榻上通读了二十四史和各种建筑史资料,帮助梁思成修改并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用英文打字机撰写和绘制了《图像中国建筑史》。

  林徽因著述甚多,除了文学创作外,发表的有关建筑的著作主要有:《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辽、宋部分)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同是写论文,林徽因的学术著作却和别人的不一样。林徽因的气质里有东方的典丽之美,她通晓英文,对古文的修养造诣也颇深。一位西方哲人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所以林徽因把枯燥的学术论文当成美文来写,这样她笔下的木石结构便有了灵性,字里行间流淌出诗样的韵律。

  梁思成这样评价说:“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她能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和我一同到村野僻壤去调查古建筑,测量平面,爬梁上柱,作精确的分析比较;又能和徐志摩一起,用流利的英语谈到英国古典文学或我国新诗创作。她具有哲学家的思维和高度概括事物的能力。”

  林徽因夫妇相濡以沫,在艰难环境中互相搀扶和砥砺,引起许多人的羡慕。他们的英国朋友里查斯说:“他们两人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组合……一种气质和技巧的平衡。”他们的挚友、美国学者费正清夫妇说:“在我们历来结识的人士中,他们最具有深厚的双重学养,因为他们不但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而且在欧洲和美国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和广泛的旅行,这使他们得以在学贯中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标准。”这位曾亲眼见过他们在川西小镇李庄苦况的美国学者,对于他们的敬业精神表示了由衷地赞叹:“倘若是美国人,我相信他们早已丢开书本,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境遇去了。然而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却能完全安于过这种农民原始生活,坚持从事他们的工作。”

  感情漩涡中的冷静与真诚

  林徽因夫妇当时从欧洲回国后,住在北京总布胡同三号的一个四合院里。当时她家的客厅变成了一个俱乐部和文学沙龙,经常集聚着一批文人墨客在此高谈阔论。每当这时,正如费正清所说的:“她交际起来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在这个家,或者她所在的任何场合,所有在场的人总是全围着她转。”林徽因令大家瞩目,是因为她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林徽因的身边大多是男性朋友,她的聪明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由于她的性格和魅力,产生一些意料中的故事便不足为奇了。

  在徐志摩失事后的苦闷日子里,有一个人经常陪林徽因聊天,谈文学和哲学。这个人就是住在他们后院的金岳霖。他是湖南长沙人,比林徽因年长9岁,早年也在林留学的学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过,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192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多年来他和林徽因夫妇过从甚密,曾题赠他们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然而这种“铁三角”有一天却发生了倾斜。

  1932年,梁思成从宝坻考察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梁思成惊得半天说不出话,一种无法形容的痛楚紧紧抓住了他,仿佛血液都凝固了,呼吸也困难起来。但他还是感谢妻子对他的信任和坦白。他想了一夜,觉得自己不如老金,没有他那哲学家的头脑,第二天便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他们都哭了。林徽因将这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金岳霖,没想到这个逻辑学教授面对好机会却选择了放弃:“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当退出。”从此谁也不再提起这档事,老金依然是梁家的常客。梁思成感慨地说:“老金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徽因也是个诚实的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三人始终是好朋友。我自己在工作上遇到难题,也经常去请教老金。甚至我和徽因吵架也常要老金来‘仲裁’,因为他总是那么理性,把我们因情绪激动而搞糊涂了的问题分析得清清楚楚。”

  梁思成是真正的绅士。一场对作为丈夫来说至为尴尬的感情波澜,被他的真诚和大度所化解。对妻子的尊重和珍爱使他不忍心使她受一点委屈;对朋友的笃诚和信任使朋友肃然起敬。他的胸襟和情怀使他赢得人们的敬重。所以林徽因发自内心地说:“如果我的人生可以重新安排,我仍然选择现在的家庭。”她给在美国的朋友费正清夫妇写信说:“老金和思成真好。”他们美好的人格和钟爱的事业,在相互信赖中熠熠闪光。

  金岳霖把对林徽因的爱恋之情深埋在心底,他终身未娶,远离女色。家里用的是男佣,甚至养了一群鸡都是公鸡。他无儿无女,后来是林徽因夫妇的子女照顾了他的生活并养老送终。

  丰碑上写下的辉煌

  建国后,林徽因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梁思成为该系主任。1952年林徽因为《新观察》杂志撰写“我们的首都”专栏系列文章,同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并发表《和平礼物》一文。翌年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建筑学报》编委。1954年6月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这以后,她已经不能在课堂上站着讲课,大半是躺在床上,给本科生讲授《中国建筑史》,为研究生开设了《住宅概论》。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还做了三件大事:参与国徽设计、参加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工艺景泰蓝。

  1953年完成了景泰蓝抢救工作后,林徽因的身体又一次垮了下来,她生命的热能仿佛彻底耗尽了。每到寒冬,她的病情就愈加严重,药物已不能奏效,只能保持居室温度。即使一场感冒,对她都是致命的。所以一入秋,梁思成就把窗户糊个严严实实,几只火炉也很早点起来。就是这样,林徽因仍不停地咳嗽,无情的病魔吞噬着她。

  1955年4月1日晨6时20分,旷世才女林徽因终于告别了这个世界,走完了她51年绚丽多姿的生命旅程。

  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林徽因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把她亲手设计的一方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基座花圈浮雕,作为她的墓碑,上方刻着:“建筑师林徽因之墓。”梁思成亲自为爱妻设计了朴实简洁的墓体。

  摘自《文史精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