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往事
3  4  
PDF 版
· 李硕勋:铁骨铮铮留丹心
· 抗战期间陈仪施政轶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7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抗战期间陈仪施政轶闻
  读浙江老年报今年3月葛许国同志的《陈仪的爱国情结》一文,使我忆及陈仪在福建的施政轶闻。

  那是1942年秋,我们辗转后撤至福建临时省会永安,时陈仪任省主席已有年。永安是个山城,经他整治已颇具城镇规模,但没有像样的工商业,物资供应紧张,既无书店,也没有文娱设施,只有一家从福州迁来的省立图书馆,要找点参考资料,就得上图书馆,从而结识了馆长董秋芳先生。董老是位文史学家、教育家,绍兴人,备受陈仪尊重,被聘为省府顾问。所以他对陈仪到闽后施政情况较为了解。现在我所记述的多是当年各报驻闽记者(中共社盛澄世、大公报楼产文和我的同事何求)与董老日常晤叙中的琐语,虽事极寻常,但从细微处正可体会陈仪勤政爱民的情结。这已是60多年前的往事,只就记忆所及,简述如下:

  要求任期至少十年——当他在行政院接受任务时认为,如果时局平衡,任期短促,就难以按民情订计划办实事。于是行政院同意了他的要求。

  防谍保密,身体力行——福州沦陷,沿海港口被封,全省形势极为严峻,保密防谍措施日益紧迫。陈仪的妻子是一位日本人,虽结婚已数十年,相知有素,但为谨慎计,他对妻子坦诚告诫:“在战时,由于你的身份特殊,你的言行必须遵循我国政府的法令,有事要接受我指定的X副官协商办理;任何时候你不准进我的办公室。”每晨6时,陈仪必带副官至各厅处巡视,察看保安措施;至上午8时上班时,他又选一处视察办公实况,了解办公人员对保密的认识和民间的反映。

  上级官员莅临视察,他破除郊迎的惯例——国府主席林森即将来闽视察,省府秘书长请示陈仪,按惯例应到省郊迎接。陈仪立刻表示反对,认为国难当头,这些劳民伤财的陈规旧习理应废除。我们都是公职人员,一举一动都要对亿万苦难同胞负责,才能问心无愧。

  大力推行普通话,平息难民潮——京沪沦陷,敌舰沿江西进,江、浙、皖难民流亡福建,因福建方言令人难懂,引起纠纷、斗殴,妨碍治安,危及海防大局。陈仪抓住方言这个要害,通令全省推行普通话,现职公教人员主动讲普通话;交通线上的城镇工商业人员必先学会最通俗的交际口语;又通令各级学校增设普通话课程,学生不会讲普通话不准毕业,师范生更不准就业。经过几年的上下努力,讲普通话的风气已开,当我到永安时,已能听到居民生硬的普通话。

  创建畜牧业,为山民拓展生活资源——福建全省山峦起伏,海拔千米以下的丘陵山地,占全省总面积90%以上,平时山民生活多赖砍伐竹木及笋干等山货谋生,战时港口沦陷,外贸断绝,山民生活濒临绝境。陈仪鉴此,忧心如焚,征集专家意见,按丘陵山地特性,决定提倡畜牧业,派专人到外地选购大批山羊、北京鸭种苗,经山民认养,由专家分区指导饲养及防病知识,计划在3-5年内普及全省。据说因气候与某种饲料问题,畜牧业未能如愿推广。

  在旧社会,能像陈仪那样勤政为民、踏实工作的人,确属罕见,令人敬仰。

  蒋思行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