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氧气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死攸关的气体,对于人类生存来说,它比水、粮食更重要。
在海平面,空气中的含氧量为20.95%。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但在离地面90公里以下的空气层中,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的比例是基本不变的。这样就可根据各个不同高度上的气压所占海平面上气压之比,来换算相应高度上空气中的含氧量占海平面空气中含氧量的百分比。比如:在海拔3000米处,空气中的含量约减少1/3;海拔5000米处,空气中含氧量约减少1/2。
当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空气更加稀薄,其中的含氧量就更少了,只有海平面空气中含氧量的30%左右。
据研究,随着空气含氧量的降低,吸入肺泡的空气含氧量也必然减少,从而使人体中的动脉血氧张力和动脉血氧饱和度也随之降低,造成组织缺氧,影响到机体组织的氧化过程。因此,从低地到高原(或高山)的人便感到氧气不足,机体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如头疼、头晕、气短、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心跳加快以及疲乏无力等,这就是所谓的高山反应,严重者可出现高山肺水肿和高山昏迷。
也许有人要问,去高原到达多高的海拔高度会产生高山反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它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适应能力有关。还与地理纬度、气候和地形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约为3000米—3500米;中纬度地区约为2500米;高纬度地区约为1500米。
高山反应并不可怕。人同自然界里的一切生物一样,从一种习惯了的环境到另一种新的环境,都有一个由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一般在一周之后,便可自行缓解或消失。摘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