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金鱼生长发育的旺季。这个时期,气温较高,金鱼的摄食量增加,活动极为频繁,加之食物残渣的发酵分解和水体微生物快速生长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极易诱发各种病害。如何让金鱼安全度夏,需注意以下四点:
一、注意适当投饵
夏季金鱼的投喂关键是把握一个量的标准。金鱼食性较广且贪食,许多动物性和植物性饵料均喜食。如果乱投过量的饵料,会造成幼鱼因贪食而肠道饱胀、消化不良,易产生滞食。另外,投饵过多未被吃完而残留于水中易发酵变质,破坏水质。正确的投饵量是以所投的饵料,金鱼在15—30分钟吃完为度。每日投1—2次,夏季在上午5—7时,下午5—6时各投一次,如遇雨天、降温、闷热及患病期间尽量少投或不投。
二、注意定时换水
夏天一天换水一次,上午太阳出来以前,下午太阳下山以后,大多数是在太阳下山后换水。换水量一般控制在水体的1/5—1/4为宜,提倡“老水养鱼”。具体换水方法,先用虹吸管吸去底部残渣及粪便,同时排放1/5—1/4的老水,再加入等量的经充分曝晒的含氧清洁水。换水时应轻、慢、稳,避免损伤鱼体,不宜搅动水体,对饲养金鱼的容器每隔1—2周刷洗一次。此外,也可在饲养容器内安装气泵,增大水中溶氧;也可投放沸石,一般每块沸石可满足2立方米水体的需氧量。
三、注意防治病害
夏季气温高,水温也常在30摄氏度以上,此时要警惕缺氧和烫尾两大威胁,做好防暑工作。主要措施是:一是加深水位,金鱼可潜入底部低温水层;二是彻底清污,勤换水或在容器上盖上遮光网,减缓水温升高;三是在水内种些水浮莲、慈菇等水生植物,也可起到遮荫作用。在夏季如发现金鱼懒游少食、离群独处、鱼鳍僵缩或鱼体出现白点、白膜、红斑、溃疡等情况,要及时隔离治疗。夏季还会发生烂鳃病、出血病、肠炎等细菌性疾病和锚头鳋、中华鳋等寄生虫性疾病,应加强防治工作。
四、注意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观察金鱼活动及水质变化情况,适时注入清水利于金鱼生长。金鱼容器中适量移植水草,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可满足金鱼对溶氧的需求。常见水草可选用聚草、小黄草、轮叶黑藻等。夏天阵雨、暴雨较多,应及时加盖,防止雨水入盆,破坏水质,诱发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