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加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
1901年8月17日,夏曦出生于湖南益阳桃江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6岁那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思想活跃的学校里,他与一群有志青年经常讨论国家大事。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10多人组织成立了新民学会。不久,夏曦就参加了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长沙以后,年轻的夏曦积极投入到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去。当时毛泽东和新民学会会友联合各界,发动了驱逐张敬尧的群众运动,夏曦等人被委派在长沙组织通讯团,编印《驱张通讯》,揭露张敬尧的罪恶,因此,被张敬尧视为“过激党”分子而遭到通缉。
1920年10月,毛泽东在长沙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夏曦立即加入了青年团的组织。1921年秋天,毛泽东等重返湖南开展建党活动,成立中共湖南支部,夏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夏曦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事业而努力奋斗。
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夏曦被选派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他聆听了革命导师列宁的教诲,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列宁领导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年春天,他回到湖南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等创办的自修大学,他多次系统地作有关马克思学说的讲演。以后,自修大学附设了补习学校,在毛泽东、何叔衡等主持下,夏曦和姜梦周、罗学瓒、夏明翰、李维汉等人担任教员,使这所补习学校成为我党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阵地,为党培养训练了大批青年活动骨干。
1927年4月27日,夏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党的“五大”以后,夏曦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鉴于当时全国和湖南的形势急速逆转,反动军阀何键也正策划在湖南发动反革命政变,夏曦领导中共湖南省委迅速疏散转移人员,隐蔽机关。
不久,夏曦从武汉到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当日,他和毛泽东等共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发表《中央委员宣言》,痛斥蒋、汪集团背叛革命。当起义部队退出南昌后,夏曦奉命转移到了上海。
二、临危受命担任浙江省委书记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会上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的总方针。会后,夏曦受党中央派遣,以特派员的身份来到浙江,在杭州皮市巷的嵊县会馆召开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会上,他号召党团员在农村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在城市组织群众开展罢工、罢课和罢市斗争。
根据“八七”会议精神,浙江省委制定了《浙东暴动计划》。之后,省委又根据中央关于“在搞农民暴动的同时,绝对不许不管城市的工人斗争”的精神,在杭州狮虎桥河下2号省委机关内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城市的罢工斗争。
罢工中,由于“红色恐怖队”将一家公司的黄色工会文牍来桂芳击伤,引起了敌人的警觉。国民党反动当局立即宣布临时戒严,在城内到处搜捕共产党人和罢工领导人。罢工领导人曹阿堂等人被捕。
在这危急关头,省委召开紧急会议,改组了省委,夏曦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会上,夏曦认为罢工“决不应该停止,而是应该扩大”,但必须注意斗争的策略。接着,省委常委又召开会议,针对罢工运动恢复后的新形势,提出了新的战略方针,计划集中精力搞几个大工厂的罢工。
但是,这个计划尚未付诸实施,由于省委妇女部长石爱云被捕叛变,狮虎桥省委机关暴露,省委常委兼职工委员会主任沈乐山被捕。随后,抚宁巷、荷花池头等党团省委秘密机关遭到破坏,地下党的党员名单、《浙东暴动计划》及各地暴动领导人名单被敌人搜去。很快,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横遭逮捕和屠杀,浙江各地的党组织又一次遭到严重的摧残。
敌人的疯狂屠杀并没有吓倒共产党人。夏曦立即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这次组织被破坏的情况,并于11月10日在上海召开浙江省委会议,李维汉代表党中央出席了会议。会上省委再次改组,夏曦继续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会后,夏曦回到浙江,整顿和恢复党的组织,积极开展农民运动。
1928年3月14日,省委又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选举夏曦、张松生、张静山、邵亦民、龙大道、卓兰芳、卓阿德、俞伯良等人组成新的省委,夏曦任书记。会议通过了《浙江党部目前政治任务及关于改造党的组织》、职工运动、农民运动等决议案;纠正了党内“左”倾盲动主义、机会主义的错误;确立“以武装暴动推翻国民党建立苏维埃政权为一切工作总目标”;号召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工农士兵群众,努力开展职工运动,在斗争中发展党及群众的组织。
这年夏天,中央决定夏曦赴莫斯科参加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临行前,夏曦从上海回到杭州,召开省委扩大会议,讨论《浙江反日工作计划》和《浙江党目前工作决议案》,决定派特派员赴各地指导工作。
会后,夏曦又与代理省委书记龙大道一起具体研究了浙江今后的工作。安排好工作后,他匆匆赶回上海,与南方各省的代表一起前往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
三、长征途中积极宣传抗日统一战线
1930年,夏曦回国,担任中共江南省委常委、江苏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江苏省委书记。1930年1月,夏曦被增补为中央委员。3月,担任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
据肖克回忆,在湘鄂西期间,夏曦推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使湘鄂西苏区和红军遭受到了重大损失。二军团从前曾发展到2万人,但到了和六军团会合前,只剩下4000多人。特别是夏曦执行了“左”的肃反路线,错杀了一些有长期革命斗争经验的军队领导干部,使红军处于极为艰难的境地。红军被迫退出苏区,向湘鄂川黔边转移。
在红军转移途中,夏曦与贺龙等一起处决了大间谍熊贡卿,粉碎了敌人劝降的阴谋。
1934年5月9日,敌人企图围歼红三军(原红二军团)于四川彭水。夏曦决定西渡乌江,向敌人防守比较薄弱的黔东进军。途中发表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任务和纪律》的布告,说明“红军的任务就是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政权而战争”,并规定了红军的10条纪律。
6月19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会议,总结肃反扩大化的惨痛教训,纠正错误,决定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恢复红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构。
7月21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县铅厂坎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会上正式成立了黔东特区苏维埃革命委员会,以夏曦、贺龙、关向应等80人为委员。会后,大批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掀起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热潮。在3个月的时间里,共建立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和100多个乡革命委员会。同时发展了地方武装,扩大了红军队伍。在各县游击队的配合下,有力地反击了敌人的围攻,稳定了“将近十万人口,纵横约二百里”的黔东根据地,为红二、六军团的会师,为红军长征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条件。
夏曦敢于承认错误,勇于在实际行动中改正错误。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地区出发长征。在长征途中,夏曦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统一战线的工作。六军团的许多文件布告都出自他的手笔。到新化县时,夏曦等人又提出“凡属愿意抗日的,我们都欢迎”的口号,7天之内就有1000人参加红军。
1936年2月27日,红二、六军团撤出毕节时,夏曦为了争取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席大明部随同红军长征,毅然涉急流去做工作,不幸溺水牺牲,时年35岁。夏曦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