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2版:综合
3  4  
PDF 版
· 杭州举行千人健身操赛
· 爷爷宣传队传播文明新风
· 金华走访慰问 老党员老红军
· 宁波军分区干休所 组织系列活动纪念七一
· 嘉兴秀洲 老少联欢“情暖老干部”
· 舟山普陀区 开展党员先锋周活动
· 桐乡组织老同志 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 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拟推荐对象公示通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6月3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宣传荣辱观 帮教青少年
爷爷宣传队传播文明新风
  本报讯 温岭市大溪镇金岙村村头立着一座“八荣八耻荣辱碑”和一条以“尊老孝心”为主题的文化长廊。村民们告诉笔者,这都是村里的“爷爷宣传队”精心设计的。

  金岙村地处半山区,人口有1700多人,全村5至35岁的青少年近600人。为了使全村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15年前村里成立了关工委,由8名退休老干部、退休老教师挂帅,村支部书记担任名誉主任,平均年龄70多岁。从此,这支有威望、有战斗力的“爷爷宣传队”,成了宣传“荣辱观”、建设和谐乡村的重要力量。15年来,村里“无犯罪、无失学、无不孝”现象,真正成了“三无一平安”的新农村。

  不让一个青少年迷途

  2000年11月,村里6名少年结伙组成一帮,年龄最小的只有12岁,最大的也才15岁,他们经常做些顺手牵羊的事,甚至叫同伙到自家的小店里偷钱,搞得村民不得安宁。关工委的“爷爷”们上门找他们一个个谈话,耐心向他们宣传法律、法规知识,还积极同孩子家长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帮教和观察,这些孩子改掉了恶习,回到了学校。

  归正青年赵某,刑满回村后无事可做,无生活来源,有重新犯罪的苗头。村关工委的“爷爷”们将其作为重点帮教对象,终使赵某醒悟,并买来工具,从事吊板职业。如今,赵某不仅盖了新房,还娶了妻子,建立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不让一个学生辍学失学

  15年来,关工委的“爷爷”们把村里的贫困孩子都当成自己的亲孙一样看待,不使一个贫困学生因贫而上不起学。

  2000年,村里的戴美华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可戴美华父亲早逝,母亲、继父又先后骨折,家里很困难。关工委的全体“爷爷”冒着酷暑,经过10多天的奔波,终于筹集到6000多元钱,圆了小戴的大学梦。

  “爷爷”们的举动感动了村民,从此帮助贫困学生上大学,便成了一项制度。丧父的林君宾、贫困的赵小花考上大学后,村里分别给予补助2000元,帮助贫困学子解决了入学难。

  关工委的老人们不光是筹钱,他们自己也掏钱献爱心。他们先后捐款4563元,资助特困儿童22名。

  不让一个村民不敬不孝

  村关工委的“爷爷宣传队”把“八荣八耻”教育贯穿在具体小事上,贯穿在家庭婆媳关系上。

  村民戴某造了新房,却将老母亲搬到又低又暗的铁皮小屋里,乡亲们好心相劝,夫妻俩一直听不进去。关工委4位老人闻讯后,赶到戴某家。在他们的教育下,戴某夫妻承认了错误,连夜将老母亲搬回新屋。

  村民王某的妻子不给婆婆口粮,关工委成员赶去调解,王某的妻子以婆婆待她不好为由仍然拒绝给婆婆口粮。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你也是一个快要做婆婆的人了,以后你的媳妇学样也不给你粮食怎么办?尊重长辈,就是尊重自己。”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王妻想通了,终于将粮食送给婆婆。

  金岙村的老百姓都知道村关工委的老爷爷爱管闲事,前几年村民称他们是“爷爷工作队”,现在却赞他们是“爷爷宣传队”,是他们把“八荣八耻”的种子播进了人们的心田里。

  金宗炳 林雄伟 许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