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满足于那种“随团走走,看看新奇”的旅游,他们中的有些人跻身于专业“驴友”的行列,树起自己的旗帜。旅游,对于他们来说,已不仅仅是生活的点缀,而是一种新的生活、一种新的生命体验。让自己的晚年“行走在路上”,他们感受着一种全新的人生,发现着全新的自我。
多一种体验,就是延长生命
爱上网的人,少有不知道“天涯社区”的,愿意上“天涯”逛逛的老年人,基本都要到“蓝色老人”版块上转一转。不久前,山东淄博的葛女士在“蓝色老人”上贴了一张寻找互助游的帖子,很快帖子就被顶到了需要分页的程度。
听葛女士讲自己的旅游经历,感觉她是那种得计则行的人。她从单位内退后,一个人背上包就去了长江三峡和神农架。由于需要一整天包车,她和3位陌生的荆门女士结成了游伴儿,分别时大家已成了朋友……
今年2月,她一个人去澳门游玩。在大巴上向旁边的一位女士问路,不想那位女士非常热心,因为一起下的车,也顺路,两人就边走边聊,葛女士托她帮着找个住宿的地方,她答应带葛女士去她朋友那里看看,没想到就这样住下了。住进民居,又有了本地人的指点,葛女士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旅游感受:她坐着大巴在澳门的窄街小巷里穿行,品味着澳门;晚上,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但她知道有一扇明亮的窗是为自己敞开的,一个人行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感觉也消隐了。从澳门回来,葛女士马上就着手征集“互助游”的“驴友”,寻找下一个目的地。
葛女士的经济状况并不宽裕,每月只有不到1600元的收入,但却做到了心想事成——有一个新的打算,就把它付诸行动。
有钱也好,没钱也好,葛女士的生活不能不称之为洒脱。对于这种晚年人生的选择,她一语道破:“人生苦短,我们不必追求长寿。只要健康,只要能活动,换一个生活环境,多一种生活体验,不就等于延长生命了吗?”
人在路上:
找回欢乐、青春和自由
家在长春市的陈先生原来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1996年刚退下来时,他养花、养鱼,但不长时间就没了兴趣,情绪很是低落。开始时,子女们三番五次鼓动他出去旅游,都被他拒绝了。可有一次,在老伴儿的强烈坚持下,一家七口去了趟长白山,顺路又在延吉转一圈。在参加当地朝鲜族人的野外聚餐时,那种席天幕地、酒后起舞的欢快场面感染了他。以后,子女们再说去什么地方玩时,他不再拒绝。几次下来,他开始自己琢磨着下次要去哪里了。
旅游和摄影是不分家的,他又进了老年大学学摄影,结识了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现在大家定期相约出游,“行走在山山水水之间,沉浸在色与影的境界”。陈先生说:“旅游这东西,走惯了是有瘾的。结伴儿的人都志趣相同,相互之间自然烘托出一种欢乐、无拘无束的氛围。走在陌生、新奇的环境里,人就会感到一种冲动。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季节的变化无非就是草木由绿变红、变黄,可拎相机时间长了,你就会看见更多的东西,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命变化。追寻这种变化,人也会有一种年轻起来的感觉。” 摘自《中国老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