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讲究钓技本身的同时,还要重视季节转换、天气现象、气温气压、地域环境、水情差异等外围环境。不同季节有不同钓法,钓位选择各有不同,水域深浅的选择也有所不同。钓边与钓远、钓深与钓浅要根据所垂钓鱼种,结合季节特点因地制宜,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注意结合所在地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用饵上,季节变化对用饵影响很大,盛夏在水库和天然水域垂钓,素饵、天然饵和清淡的合成饵要优于味道浓重的饵料;而春秋时节,荤饵和味道浓重的饵又要好于清淡的钓饵,垂钓鲫、鲤、草鱼更是如此。
天气变化对钓鱼的影响不可小视。天气变化常常表现为突然性,同一天垂钓,都可能碰到不同的天气,这种情况在夏秋季尤为明显。瞬间天气变化会对钓鱼造成很大影响,夏天阵雨前后会形成鱼吞食的小高潮,要及时抓住这一机会,提高上鱼率。气温影响水温,水温影响鱼类的摄食活动。一般来说,天气正常,鱼类喜欢在有水草的水域活动,选择“钓草”是很正确的。但是,如果在下雨前或雨天垂钓,再选择有水草的水域,则上钩率很低。这时由于下雨前气压低,水中的溶氧量少,有水草的水域对流慢,水温高于无草水域,水草耗氧大,鱼类多靠边或在无草水域活动,这时再“钓草”,自然很难钓到鱼。
钓鱼最关键是要了解水情。明确所施钓水域的水温高低、水压大小、肥水还是瘦水、流水还是静水等水情特征,在肥水池塘钓鱼,如刚施过化肥的池塘,在最初的一两天内鱼很少觅食,经过几天的挥发、沉淀,鱼才开始慢慢进食,多喜欢清淡的天然饵料。
垂钓过程中,地域环境、海拔高度、地形因素等差异,对垂钓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山区海拔高,水相对清瘦,与平原地区的低海拔、高温、肥水形成明显的水情反差,从而形成垂钓方式和饵料使用的不同。注重垂钓的外围环境,掌握天气变化,熟悉水情鱼情,结合自己的垂钓经验及特点,才能全方位掌握钓鱼技术,提高自己的钓鱼水平。
赵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