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仲秋季节,我随浙江作家代表团访问山西,在晋中吃了一次攸面,印象颇为深刻。
所谓攸面,也就是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中所说的那种“面鱼儿”。这是主角姜大牙家乡兰桥埠的面食,其形似鱼,其味独特,惹得姜某人参加革命当了将军以后,还是老想吃一吃此种家乡的美食。
这种攸面,每一条看上去粗细匀称,小姆指大小,氽在碗里,如无数条小鱼在浮游,煞是有趣。特别有意思的是,这攸面的做法,很有一点讲究。当地主人在招待客人吃攸面时,为了表示热情和尊重,都要由家中的少女来做这道面食。而且少女在做攸面时,也做得很特别。她们都要卷起裤腿,将揉好了的面团团,放在大腿上一条条的搓揉。这样揉出来的攸面,不但粗细大小差不多,而且吃起来也特别有嚼头,好吃。
那天,山西作协的祝先生与我同桌,他一面呼呼地吃着攸面,一面对我们这样作着介绍。我听着听着,忽然感到有点儿不对劲:“这面团放在少女的大腿上来揉,是不是有点不太卫生?”祝答:“先揉出来的一些面条都丢弃不吃,等腿上揉干净了以后再揉出来的面条,才招待客人。”我又问:“那今天我们吃的面条,也是这样放在少女的大腿上揉出来的?”祝打了一个“哈哈”说:“今天我们吃的面条,是放在石板上揉的!”
同桌的一位作家,见我这么不“懂”事,就讥笑我有点笨:“他这是在说过去的风俗,现在做攸面,哪里还会再放在少女的大腿上来揉的?”
其实,攸面也就是类似于我们南方的面疙瘩。只不过是它们的做功不同,佐料不同,才造成了风味不同。山西的攸面,配以肉末,用太原香醋一浇,味道确实不错。
这一餐攸面,我吃得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