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哥哥从外地领女朋友来家玩几天,为遮掩寒酸气,妈妈从邻居家借来花被和枕头,还有一只小闹钟,放在桌子上显得蛮洋气。哥哥的女朋友一走,这些东西便物归原主,家里又空荡起来。
没过多久,我进了一家工厂当学徒工。上白班还好对付,轮到大夜班就麻烦了,家里没有钟表,不好掌握时间。头几天是妈妈不睡,一直守到半夜叫醒我去上班。有一回妈妈熬不住睡着了,没及时叫醒我,跑到车间一看,人家已经干了大半个时辰。师傅没说啥,但我自己不好意思,只顾埋头使劲干活。
第一个月,我领了9元钱的生活补贴,妈妈叫我拿这钱去买块钟表什么的。表可买不起,就花了8元钱买回一只样式蛮新的小闹钟。弟妹们高兴得不得了,爱不释手争相拨弄着。
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听它“滴嗒、滴嗒”的声响,催我成长,激我奋进。一天又一天,我从它不知疲倦的脚步声中悟出不少生活哲理。
我结婚那年,家里还没缓过穷劲,只有两床新被、一对花枕头和浆洗过的旧床单。妈妈说:“那只小闹钟我也用不着,放到你们房里去吧。”这样,小闹钟又归了我。
小闹钟不停地走着、走着,走了一圈又一圈,送我上班、等我回家,晚上它又陪我伏案耕耘,看着我的小稿变成铅字。
30多年过去了,我家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三五座钟、电子钟到各式各样的手表,足可以摆满一桌子。但唯有这只伴随我大半辈子的小闹钟,我从不冷落它,总是将它端端正正地放在写字台上,听它充满活力的“滴嗒、滴嗒”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