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关于他的生平我们已经了解得太多,但关于他的音乐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人们除了惊叹不已,依然无法找出其中的奥秘——为什么是莫扎特,而不是巴赫、贝多芬或是肖邦呢?
美国伊利诺伊州医学中心一位专门研究癫痫症的约翰·休斯医生认为,莫扎特乐曲的治疗效果与众不同。一天,同事给了他一盘磁带,那是莫扎特的《D大调交响曲》,他试着把这段交响曲播放给一个昏迷的病人听。他惊奇地发现,在乐曲播放的同时,病人痉挛的频率降低了。随后,他又对36名患者做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实验表明,其中的29名患者有着相同的反应。
他认为这其中的奥妙在于莫扎特乐曲中旋律重复的独特方式。莫扎特乐曲中的旋律每20—30秒重复一次,这恰好与人的脑电波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频率几乎一致。休斯医生得出的结论是:莫扎特乐曲中的节拍能对癫痫病人脑中不规则的电波起到纠正的作用。
至今为止,人们对莫扎特乐曲争论最多的,还是其增强智力的效果。1993年的《自然》杂志首次对此提出了科学方面的见解。研究发现,反复听莫扎特《D大调交响曲》的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空间推理测试。
此项研究的发起者福朗丝罗切教授同时也在实验室用老鼠进行了相似的测试。他在小老鼠出生后的两个月内,持续播放莫扎特的交响曲,然后将它们放入一个复杂的容器当中,听过莫扎特音乐的老鼠很快找到了出口。与此同时,另外三组老鼠被分别放置在充满噪音的环境、无声环境和美国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的乐曲环境中,与先前那组老鼠相比,它们的动作显然要慢得多。
有一次,法国艺术家卡迪艾利突然失去了创作灵感,并且完全无法使用蓝绿两色作画。就在那时,她接受了音乐治疗:坚持每天听莫扎特的乐曲两个小时。8个月后,蓝色与绿色重新回到了她的画板上。“莫扎特就像我的爷爷那样,在我被噩梦惊醒时,他会第一个过来安抚我。”卡迪艾利说。
蒋红荐自《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