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世已25年,我也进入退休人员的行列。岁月的流逝,不仅没有冲淡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相反更加深了我对于他精神世界的理解。
我的大姐1953年因心脏病去世,这是父母亲心中永远的伤痛。因此小时候父亲就十分注意我的身体健康,除了培养我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注重引导我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那时我家在北京,每天看到父亲早起出去锻炼身体,我也执意要跟父亲一块儿去,不怕风雪漫天,不怕风沙扑面。南下来到西子湖畔后,父亲常带我去六公园跑步,我跑着跑着就落在父亲后面了;后来我的速度慢慢提高了,能和父亲一起并肩跑步了;再后来我可以超过父亲了。回想起当年我和父亲在西湖边赛跑的情景,至今还是那样清晰。
我四、五岁时,父亲就开始启发我进行自我批评。每到晚上,父亲就让我扳着手指头自己找缺点:“昨天有几个缺点,今天改了几个,还有几个。”接着父亲告诉我这几个缺点怎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改掉。就这样,慢慢地使我养成了知错认错、勇于改正的良好习惯。
小时候每逢有叔叔阿姨来我家,父亲总是叫我给大人们表演节目,或唱歌,或跳舞,或朗诵诗,或唱京戏。如果我对陌生的叔叔阿姨面露难色,父亲就会对我说:“小姑娘,不要扭扭捏捏,要落落大方!”在父亲的鼓励下,我的脸皮慢慢练“厚”,遇事不会怯场了。
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我就积极在学校搞卫生、做好事,有时连吃午饭也顾不上。遇到这种情况,父亲既肯定我的主流,同时又告诉我好事不可能一下子做完,搞坏了身体那怎么能一辈子做好事呢?正是在父亲的启发诱导下,我不断地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有25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常浮现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