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个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小房间,一台上网的电脑,一部插卡的电话,5月17日下午,当笔者见到60岁的海宁盐官老人周舟时,经营着这方小小天地的他告诉我,他们的免费自杀干预热线开通已一个多月了,希望通过媒体的宣传,使热线发挥更大的作用。
周舟曾是一名老师,1980年后成了盐官文保所的职工,退休后经营着一家家庭旅馆。
这条民间自杀干预热线的创办者除了周舟外,还有摄影爱好者老杨和小商品市场管理员老方。3位六旬老人平时就是朋友,聚在一起闲聊时,有一个现象让他们忧心忡忡:各种各样的自杀行为越来越多,每次自杀行为的产生,都扎痛着老人们的心。周舟说,一个人在实施自杀行为之前,肯定会经过几天痛苦的思索、反复的思想斗争,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出来对其进行开导,解开其内心的疙瘩,他也许就不会走这条不归路。
促使开设自杀干预热线的是,一个月前发生的一起77岁农民因邻里纠纷化解不及时而喝农药自杀的事件。3月25日,周舟到电信部门申请了这条8008573099线路,自杀干预热线实行全天24小时开通,白天转到手机上,晚上有分机接到床头。拨打这路电话是免费的,而周舟得付每分钟0.15元的话费,但周舟等老人铁心要做这门“亏本生意”,还专门到网上查阅自杀心理学的资料。他说,在农村,自杀行为主要与家庭、邻里纠纷等有关联,而在城市,自杀行为与感情的关联度更为密切,一旦有人打进电话求助,一方面可以通过聊天化解心结,另一方面可以把来电显示的号码及时告知给当地派出所,一查就知道自杀者身居何处,必要时民警可以出动以挽救生命。
但这条免费的自杀干预热线开通一个多月来,还没有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周舟认为,这固然值得庆幸,但也与没有大力宣传有关,他只在自己开办的网页上发了条小帖子,公布了电话号码,所以还是“锁在深闺人未识”。 高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