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岁的程瑜老寿星,住在杭州市小营巷社区颐养天年,脑子依然“煞煞清爽”。
笔者在楼道里给老人打电话。她问:“有没有社区的同志陪同?”
笔者回答:“一个人来访问的。”
老寿星说:“那不能开门。广播里经常提醒,白天经常会有坏人敲门。”
磨蹭一番,大门终于打开了。隔着铁门,递上名片、“验证”身份,才被请进了家门。
——这个老寿星办事老到。
“我陪毛主席视察卫生工作,前后三四十分钟,一共与主席握了三次手。毛主席教导我们,‘讲究卫生,体育锻炼’。”
48年前的那个下午,程瑜终身难忘。
1958年1月5日,毛泽东主席来到了杭州小营巷视察卫生工作。当时,56岁的程瑜是小营巷居委会的卫生委员。
一见到程瑜,主席就握着她的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程瑜响亮地回答:“我叫程瑜,‘路程’的‘程’,‘周瑜’的‘瑜’。”
程瑜陪同主席视察,前后三四十分钟,一共与领袖握了三次手。毛主席教导说,讲究卫生,体育锻炼。程瑜永记心头。
此后,年过五旬的程瑜,在杭州市体委指导下,学会了打太极拳。然后,自己在居委会当起了小教员。“起初,不太有人愿意学,我就挨家挨户做工作,‘打太极拳能让身体健康’,‘打太极拳能抵抗疾病’,后来,多了起来,最多时有几十人。
“做广播操比打太极拳简单。不会打太极拳的,我就带领大伙做操。第一套广播操。最多时也有几十人。坚持了好几年。
“同时也进行长跑。我也是带头的,一个星期两次,从庆春路到西湖边的六公园。绕着居委会的慢跑,则是天天进行。”
百岁寿星回忆点滴往事,记忆犹新。
锻炼身体的习惯,她不曾中断。她的体会是:“体育锻炼让我的胃口好了,精神好了,身体舒服了。”打太极拳、做广播操、长跑,一直坚持到89岁,直到有一天,早上打拳回来,摔断了腿。之后,她就每天在花园里散步、做健身气功。99岁时,另一条腿也摔断了。躺了4个月后,她借助拐杖,每天在房间里、阳台上来回溜达、做做健身操。
从1952年起,程瑜担任居委会卫生委员长达28年,不仅不拿一分工资,而且时常掏口袋贴钱。“退休”时已是78岁。
说起五十年代初的小营巷,老寿星说:“是杭州卫生状况最差的一个,垃圾成山,污水成河。”她带领居民清理垃圾、疏浚阴沟、整治环境。77岁时,还爬上围墙扒房,拆了旧房辟成现在的小营巷公园,如今成了小区居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
程瑜“退休”时,小营巷已从“最差”成为了“老先进”。
当了这么多年的卫生委员,她对饮食特别讲究。“当年,我们一大家子吃饭,实行的是分菜制。现在很少有家庭能这样了。”
对于饮食,老寿星说:“嘴巴要管牢。”
“不消化的、不卫生的食物不能吃;吃素为主,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烟酒不沾;每顿只吃七分饱。”这是她的“总原则”。
程瑜喜欢吃点酸的。什么菜都习惯放点醋。也喜欢微辣的食物。“酸的、微辣的,都有助于消化。”
面食比较喜欢,面条、包子、饺子是经常的餐点。喜欢吃松软的米饭,“软饭容易消化,老年人要保护好肠胃。”
这两年每天服用螺旋藻,“螺旋藻微量元素比较丰富”。盛夏季节,泡点西洋参,“降降暑气”。健康咨询类的广播,每天必听,“好比上堂养生课”。
“我就喜欢游山玩水,一辈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要是在10年前,肯定要去趟美国,顺便再走趟加拿大。”
老寿星的口气很大:“要是在10年前,肯定要去趟美国,顺便再走趟加拿大。”原来,老人的女儿、外孙女,前几年定居美国、加拿大了。于是,这位百岁老太也很想去一趟。
游山玩水是她的爱好。
老人有五个儿女,大学毕业后各奔东西,有在郑州的、吉林的、宁波的,老人经常被接去小住。因此她有了游山玩水的机会。
她爬过衡山,登过滕王阁,六十几岁还在北戴河游泳。“我不会游泳,女儿托着我‘畅游’了一番。”这次经历,是老太太认为最有意思的一次。
86岁时,老太太还乘坐飞机去过香港。
94岁时,去了南昌,给大兄弟做九十大寿。
直到去年,103岁了,还去了宁波的女儿家小住。
平时,几乎每个周末都要逛逛西湖。“上个星期,坐在轮椅上推着她游了西湖,又到三台山吃农家菜,早上8时出去,傍晚6时回家,她丝毫不感到累乏。”保姆介绍。
“我们是个长寿家族。6个兄弟姊妹中,百岁寿星就有两位。三弟弟也93岁了,还是‘全国健康老人’呢。”
程瑜祖籍安徽,出生在江西,江西女子师范学校毕业。1949年,跟随搞医的丈夫定居杭州。她是家中的老大,下有五个弟弟。
访问老寿星那天,居住在云南昆明的三弟正好来探望。93岁的三弟,是独自一人坐飞机过来的。他酷爱打太极拳,走到哪,就把太极拳舞到哪。他还是“全国健康老人”。
说起兄弟姊妹,程瑜十分自豪:“6个兄弟姊妹中,百岁寿星就有两位。大弟弟在南昌,正好100岁,身体比我健朗。二弟弟去年过世,也接近100岁。三弟弟93岁,走起路比年轻人还轻便。四弟弟88岁。五弟远在台湾,也有83岁了。他们都喜欢体育锻炼,这是健康长寿很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