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情感
3  4  
PDF 版
新安江畔的留念
旧时乡村过大年
家乡的汤圆
港澳广深珠火车双卧八日
武夷山火车专列双卧四日游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安江畔的留念
王增顺
    这是新安江水电站首批移民试点工作的干部留下的一张合影。49年过去了,这张泛黄的老照片见证记录下了那段移民舍家迁徙,支援水电站建设的历史。如今,新安江水电站被列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对当年移民奉献精神的一种肯定,我至今仍对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

    首批移民的难点是“打突击战”,时间短、任务急,一般每个村10天左右就要求迁完,因为电站建设进度快,必须加快移民。1956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新安江水电站列入“一五”计划,当年8月20日即开工建设,一下来了数万工人,拥挤在坝基铜官峡的狭长地带,急需工地移民。而当时对移民问题政策不明确,认识不清楚,资金也不到位。情急之下,我电话请示县委第一书记范绥功到场,并与电站建设工程指挥部王醒书记协商,在工地实行首批移民试点。

    移民要迁外县困难更大,当时决定水库内有几个村移至桐庐横村。村民们故土难离,我们除动员教育外,每3至5户派出1位代表到安置点参观。桐庐县政府很重视,王县长亲自到汽车站迎接代表,并陪同到乡村挨户落实,使代表们“来时泪汪汪、回时笑嘻嘻。”群众同意迁移后,移民干部不分昼夜地工作,带领村干部、泥木工进行原房折价评估、各项补偿和运输车船的落实,很快完成了首批工地移民任务。

    从1956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一个月即迁出移民近600户、3000人,使电站施工顺利进行。同年11月,浙江省召开第一次移民工作会议,肯定了“分散扦社”的方法和移民工作分“准备、动迁、巩固”三个阶段的工作经验。

    当时参加首批移民工作的干部有15人,来自地、县各部门,名字只记得个大概了。照片右起第一人是税务局股长,第二人是我(原建德县移民办主任),第三人是公安派出所长,左起第三人是建德专署移民办吴思廉同志,第四人是白沙乡农会主任储廷芳,女的是副乡长李春香同志,其余多数是建德县移办干部。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