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年年春暖播种时节,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都要组织一支支专家队伍,奔赴老区山区,向当地村民传授先进农业科技,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这些专家来自省内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带着先进的农业实用技术,他们上山头下田畈,手把手传授,面对面交流,村民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指导。而这样的送科技下乡活动,省老科协已经坚持了6年。
开展科技下乡是为了传授先进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帮助村民增收,因此,在安排选点时,他们注意选择那些产业结构单一、产品档次较低的边远山区。如龙泉市是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发展中草药的生态环境很好,在科技下乡中,就有专家提出发展中药材,特别是培育灵芝,引起当地领导的重视。松阳县盛产茶叶,可由于农民不会加工只能卖青茶,每公斤茶叶卖不到10元。茶叶专家辜博厚教授手把手地教村民炒茶,直到村民掌握为止,茶叶的价格也由此提高。省农科院的养殖专家经常会被专业户请到养殖场现场指导,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很受村民欢迎。许多专家在活动后,还一直与农民保持着密切联系。
为了使科技下乡能收到实效,省老科协往往要先做好调查,然后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做到有的放矢。安吉县是全国有名的毛竹之乡,老科技专家们在科技下乡活动中,重点抓毛竹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在增加品种、提高档次上做文章。在赴松阳、常山的科技下乡活动中,他们把重点放在茶叶加工、种植高山蔬菜以及养殖鸡鸭等实用技术的推广上。
省老科协还不断改进方法,方便群众学到技术。开始他们采用摆摊设点的方法,虽然有声势,气氛也热烈,但农民却很不方便,大多数山区农民根本来不了。后来他们采取分片定重点、定专家的办法。去年在建德市设4个点,办培训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0多名种植大户和相关人士参加了培训。浙江大学茶学系的骆跃平教授深入到下包乡和平村茶场实地指导,并和专业户结对,引进茶叶新品系、推广茶机新技术。目前当地的茶叶生产正在逐步推广这些新技术。
本报记者 谢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