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7版:学苑
3  4  
PDF 版
织出花样晚年
用尼康D70拍“佛光普照”
成 语
节节康氨糖胶囊
文字的起源——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2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织出花样晚年
    走进浙江教育学院督导办公室,仿佛进入了花的海洋。百合、牡丹、菊花、梅花……朱益敏和她的朋友们用巧手编出了一朵朵形象逼真的丝网花。

    朱益敏是浙江教育学院的退休老师。每年春节,学校会为退休教师举办联谊会,往年学校都要采购一些奖品在联谊会上分发,今年朱益敏和4位老教师建议,奖品由她们自己制作的丝网花来代替。这个建议得到了老教师们的一致赞同。于是,5位老教师在督导办公室里忙开了。朱益敏说:“这几天做丝网花做得眼花手酸,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对于我们来说,做丝网花的过程是一种享受。”

    朱益敏算得上是杭州最早做丝网花的老人了。2002年她到上海亲戚家作客,看见亲戚自己做的丝网花很漂亮,便跟着学了起来。那时,杭州还买不到做丝网花的材料,朱益敏便从上海买好材料带回杭州,自己摸索着做。朱益敏的丝网花越做越好,不少身边的老人想跟着她学。2004年,朱益敏在省老年活动中心开了丝网花班。当时,在杭州教做丝网花的人几乎没有,朱益敏的丝网花班一开出就受到老人们的欢迎。朱益敏还记得她的第一堂课,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就连她自己的位子上都坐着人。教了一年后,朱益敏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学会了,再去教别的老人,丝网花在杭州老人中流行起来。现在,朱益敏不去丝网花班上课了,她告诉记者,她的很多学生都做得很好,就像现在在省老年活动中心丝网花班授课的董老师,也曾是她的学生。自己70岁了,去给别人上课太累,她现在和20多个学生一起办了个交流班,大家每周聚会一次,谁有了创新的做法,大家一起研究、一起学习,聊天做花很开心。

    武珍是浙江教育学院的退休老教师,也曾跟着朱益敏学丝网花。“我以前是教心理学的,从不会这些精细的手工活儿,没想到自己都70岁了,还学会了做丝网花,这是对自己的肯定,很有成就感。”武珍指着她做的花对记者说:“看到这么美的花从自己的手中编出来,很兴奋。前几天晚上,我为了做花把手都磨破了,可第二天贴上创可贴又继续开始做。做丝网花要考虑怎么造型、怎么搭配色彩,这是动脑,对老年人来说,常动脑很重要,可以防止智力衰退。做丝网花还得动手,手指运动有利于心脏,很多保健操都有手指运动。”武珍说,自己心血管不好,以前经常上医院,自从做了丝网花之后,已经好久没发病了。

    曾做过浙江教育学院物理老师的姚南平,也是位丝网花迷,她说:“以前对色彩、造型是一窍不通,学丝网花正好弥补了自己的缺陷。现在我看到花花草草的都要仔细观察一番,想想如何用丝网把它们做出来。去年我表哥80岁生日,我用丝网做了一大束花送给他。表哥为此感动了好久,前不久给我打电话还说,‘你送给的不谢花还在我家客厅里放着呢!’”姚南平还向自己的姐姐推广丝网花。她把朱益敏录制的教做丝网花的碟片寄给远在北京的姐姐,没想到姐姐也迷上了丝网花。去年姚的姐姐到美国,还把丝网花带到了美国,据说不少老外一个劲地称赞花好看呢!

    “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灵活手脑、增进健康;广交网友、交流创造。”这是朱益敏和她的学生们做丝网花的感受。朱益敏说,做丝网花让她们的老年生活不再寂寞,让她们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也得到了美的享受。本报记者 尤 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