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而言,春节意味着阖家团圆,但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说,春节意味着什么呢?
实际上,春节经常是领导人最为奔忙的时刻之一,这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传统。而领导人的春节探访活动也并非毫无选择。他们一年来思考最多的、牵挂最多的问题,也都反映在春节期间的足迹里。
这无疑具有深刻的符号意义,将它们连接起来,就是一部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的社会发展史。
首都党政军民春节联欢会,复出的邓小平无疑是晚会上最受瞩目的中央领导。他果断启动改革开放大幕。
1980年春节是2月16日,邓小平和华国锋、李先念三位领导人一起出席首都党政军民春节联欢会。这是一个三万多人气氛热烈的晚会,参加者包括王震、邓颖超、徐向前等革命元老。复出的邓小平无疑是晚会上最为瞩目的中央领导。
刚刚复出的邓小平果断启动了改革开放。四个经济特区建立,改革开放从广东起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在全国铺开,人民公社无疾而终。仅仅数年的时间,改革开放政策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创造力,共同造就了国内经济社会形势一片繁荣。
1984年春节,邓小平挥毫泼墨,为特区的争论一锤定音:“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85春节,邓小平再次南下广东,以“不争论”的姿态排除阻力推进改革。
1984年2月2日是春节,邓小平早早离开了北京。改革开放几年来,广东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难免泥沙俱下,各种问题不少。激烈的争议随之而来,有人暗地做文章,想把经济特区的发展拉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邓小平因此决定要亲自去特区看一看。
1月25日,邓小平来到深圳河畔的小渔村,和当地渔民聊天,听村支书说198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2300元,家家都是万元户,他有些不信,跑到渔民家里去验证。邓小平放心了。1月26日,他挥毫泼墨,为特区的争论一锤定音:“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从1988年开始,邓小平连续7年在上海过春节,思考和启动浦东开发。1991年春节他对陪同的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说:“我们说上海开发晚了,要努力干啊!”
1988年上海闹甲肝,很多人不愿意到上海去,邓小平不为所动,从杭州到了上海,2月18日在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陪同下出席了上海各界春节联欢晚会。
邓小平的足迹在上海驻留,其用意引起广泛关注,一些政治观察家已经感觉到:改革开放大局初定,经济特区发展迅猛,邓小平开始思索改革的下一步走向,他的目光投向了上海浦东。
2月24日,邓小平回到了北京。没过多久,上海便有了动作。5月,“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江泽民提出要结合老城区的改造、建设一个现代化新区。
江泽民从上任后的第一个春节开始,下矿井,进工厂,访灾区,号召共产党员加强和群众的联系,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这年春节是1月27日。1月19日,中顾委、中组部、总政北京联合举行茶话会,2000多位老同志出席,但新任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却没有出现。主持会议的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解释说:春节前后中央和地方的领导同志要尽可能地下到基层,同群众共度春节,所以他们已去外地。原来在这场茶话会举行时,江泽民正在大同矿务局云岗矿160多米的井底。他看望了生产第一线的煤矿工人后,第二天上午来到受灾严重的大同县堡村,走进临时搭起的越冬暖棚里,询问灾农衣、食、住、烧的困难。考察中,他反复强调“要保证国家的稳定,社会的稳定”。
邓小平开始南巡之旅。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之年对改革开放的最后一个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第二次腾飞。
江泽民和大家共同高歌《歌唱祖国》。
1992年1月17日到2月20日,怀着对改革开放的深思,邓小平开始了“南巡”之旅。1月31日,邓小平来到上海,并和杨尚昆一起在这里过春节。在上海期间,警卫官兵发现邓小平的办公室、会客厅和卧室的灯火常常彻夜通明——他在连夜整理审定后来的“南巡谈话”。
在小平“南巡讲话”精神推动下,1992年十四大召开,大会报告确立了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邓小平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之年对改革开放的最后一个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第二次腾飞。
1992年除夕之夜,江泽民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中央军委秘书长杨白冰一起到解放军驻京某部看望指战员,和大家共同高歌一曲《歌唱祖国》。
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不辞劳苦,深入基层看望群众,以务实态度直面社会问题。
中央政府的务实作风和直面困难的勇气,连续体现在胡锦涛和温家宝这几年春节的足迹里。
2003年春节,人们看到了感人的场面,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除夕之夜来到辽宁阜新煤矿,下到720米深处,与煤矿工人围坐在巷道的铁轨上,一起吃年夜饺子。不久后的2005年1月,我们又看到温家宝抱住陕西陈家山煤矿遇难职工的儿子,泪湿衣襟。
他们同样关注城乡和贫富差距。2004年农历除夕,胡锦涛在河北省张北县油篓沟乡喜顺沟村看望农民群众,与村民吕占林一家人一起包饺子。
“领导干部春节期间的走访慰问、与民同乐,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政治传统和文化遗存。”有专家指出,“中国历代开明政治家都有这种传统。共产党作为人民公仆,不但把这种传统继承了下来,更注入了其特质:为人民服务。”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