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狗年到来之际,高诵低吟如此美妙的咏狗诗,别有一番情趣。
我国养狗历史悠久,又是诗的国度,不少文人墨客以狗为题材,留下了大量咏狗诗句,如吴伟业的《过淮阴有感》“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卢纶的《山店》“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等。狗有许多名称,这在诗中也可见一斑,如黄庭坚称狗为“黄犬”,诗云:“白云行处应垂泪,黄犬归时早寄书”;苏东坡在《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中称狗为“黄耳”,诗云:“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王稹称小狗为“■子”,他在《梦春游七十韵》诗中写道:“鹦鹉饥乱鸣,娇■睡犹怒”;白居易在《和梦游春一百韵》诗中,名狗为“乌龙”,诗云:“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在众多反映田园气息的诗中,狗的出现,往往使诗句增添了动感,让人读后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之趣。如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白居易的“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中。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吕徽之的“何事晓来吠一声,有人来汲门前井”;王维的“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刘长卿的“犬吠寒烟里,鸦鸣夕照中”等,宛如一幅幅清新的乡村画卷,洋溢着“鸡犬之声相闻”的农家气息。
诗人们所处的境遇不同,咏狗所抒发的情感也各异。唐代杜甫的“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描写了当时世事变化无常的情景。古诗人黄遵宪的“归来落拓不得志,牵狗都门日游戏”,流露了借狗消愁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