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除夕夜了,鸡年即将过去,狗年春节就要来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春节的一些传统正经历着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和挑战,过春节的方式也正发生着变化。
过年变轻松了
记者走访的老人中,大多数人都觉得现在春节虽然过年的气氛淡了,但过年变轻松了。 “记得十几年前过春节那个累啊,春节前一个多月就忙活起来了。打扫卫生、准备年货、杀鸡宰鸭、腌肉酱鱼……这些忙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79岁的童天铎讲起过去的春节,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以前过完春节,我和老伴总有一个要病上一场,现在好了,几天前,儿子找了个钟点工,把家里卫生搞好了。至于年货嘛,也没什么可准备的,超市天天开门,需要了就去买。”
送礼送份好心情
每年春节,老人都会收到晚辈送来的礼物,现在老人们收到的礼物更加五花八门。78岁的程乐育说:“这几年收到的礼物变化真快,记得十几年前,春节前一个月,儿女们就把鸡鸭鱼肉往我家拿,因为这些都是紧俏货,到年边可能买都买不到。那时收到的礼物都是些吃的,现在的礼物花样多了。就说今年吧,大女儿送我一件羽绒衣,二女儿送我一盆蝴蝶兰,小儿子则为我和老伴买了两个小灵通,说是方便联系。最可爱的是我的小孙女说要送我一份特殊的礼物,我好奇了好几天,后来听儿子说,小孙女搜集了很多笑话,将它们录成磁带,准备送给我,希望我不开心的时候听一听,保证我365天每天都有一份好心情。”
团圆的内涵在改变
“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时代在变,过年的形式在变,但人们过个团圆年的愿望没变。家住杭州朝晖的朱大伯告诉记者,他的子女都在外地,但每年春节一定会回家过年。年初一子女们准备带他和老伴去杭州周边的旅游景点玩玩。
60岁的王大妈女儿在美国,过年没法回来,王大妈的儿子给她家的电脑装上了摄像头,除夕夜母女俩准备在网上团圆。
本报记者 尤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