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情感
3  4  
PDF 版
陪苏联客人游西湖
我家的打气筒
车的回忆
一双皮鞋的回忆
在安徽的抗战岁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陪苏联客人游西湖
邹善萤
    1956年6月,我在浙江话剧团当演员。一天,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通知我团,要派3个人陪一个苏联苏中友好小型旅游团游西湖。团领导研究确定,派我、吴绮云、杨明3人陪游。

    我们3人如约到达杭州饭店后,与他们一起向苏堤漫步走去。苏联游客一共6人,另有1位杭大老师作翻译。当苏联友人见我和吴绮云都是黄色卷发时,很好奇。我们通过翻译解释说,我们正在排演苏联话剧《良心》,所以把头发染成了黄色,并简要地介绍了该剧的内容。他们听完后与我们热烈握手,对于我们能演出苏联话剧、促进中苏文化交流表示祝贺与感谢。这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

    我们边走边谈,很快就走上了苏堤的“跨虹桥”。于是,我向他们讲解苏堤的形成和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美景的特点:杭州人素有“西湖苏堤六条桥,一株杨柳一株桃”之说,要是春天来这里,就更能体会到了。他们听了兴致很高,其中一位叫茹科夫的苏联友人举起相机,叫我们站好,就在过了“跨虹桥”的苏堤上,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右起第三人是我、第四人是杨明、第六人是翻译、第七人是吴绮云)。

    一个月后,茹科夫从莫斯科寄来了这张照片,并附信表示这次旅游很愉快,盛赞中国历史文化悠久,赞美西湖风景无比迷人,并愿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常青。

    49年多来,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就会深深感到,美丽的西湖是向世界人民开放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是永恒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