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人物
3  4  
PDF 版
九十岁学写字一百岁出诗集
无标题
我是张思德的连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九十岁学写字一百岁出诗集
老太和儿子共出7本书
    70岁的儿子出了6本文学作品后,103岁的母亲跃跃欲试也出了1本诗集。在永嘉县城,有这样一个书香四溢的家庭。

    没上过学,90岁开始学写字

    朱碎香1904年出生于永嘉一个叫罗川的小山村里,贫困的家庭使她从没上过学,朱碎香只有在帮行医的父亲抓药时识得几个字,结婚后行医的丈夫教会她配方,还教她读千家诗。稍有空暇,她就看书,尤其是小孙子订的《故事会》被她翻得烂熟。碰到陌生的字她会打破砂锅问到底,非弄清其读音及意义不可。这位历经清末、北洋军阀、民国又迎来新社会的老人,90岁开始拿起笔练习写字,在百岁时出了一本诗集《慈萱期颐荣寿唱酬集》,令人刮目相看。

    儿子孝母,收集诗文出诗集

    “笑看我国大花园,硕果红花满园挂。园丁辛勤耕耘乐,美丽花朵献中华。春季牡丹花中王,夏季荷花伴藕郎。秋季菊花黄金地,五福冬梅满园香。”老人回忆过去的种种酸楚,品评现在的幸福生活,兴致勃勃地朗诵起自己写的一首诗歌,开心得像个孩子。

    “花甲年龄志气雄,诗通中华向前攻。满腹诗文添锦绣,斗大书房重重叠。”这是写给引以为傲的儿子的。

    媳妇贤惠,好!也给媳妇作一首:“贤德媳妇像朵花,已尔教育为人师。勤工苦干精绣织,两人合作胜当初。”

    她还会这样讽刺风筝:“一线随风上九霄,摆头摆脑自逍遥。不知暴雨狂风至,纵不身亡也断腰。”……50多首“土诗”虽不甚合韵律,却是如此的朴拙可爱,这样的情真意美。儿子看着母亲乐在其中,便收集了母亲的诗,出本诗集作为老人百岁寿辰的礼物。

    沉醉书香,七旬儿出版6本书

    如果说老妈妈的“土诗”有点小儿科的话,儿子陈继达如今则是文坛上有些影响的作家了。

    陈继达从杭州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后来成为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永嘉学院创始人。由于工作太忙,直到退休,他的文学梦才进入鼎盛时期。退休后他醉心于创作,出版了6本书,主编了3本,两部各20万字的长篇小说:反映文化大革命的《海祭》、写当代现实的《红楼阁》如今也已完成,正待出版。还有一本传统诗词《梦笔吟草》也已脱稿。几乎是以一年一本的速度写书。

    今年,陈继达已是七十古来稀的老人了,可他依然忙碌着,尤其是去年,停止活动好几年的永嘉文协又恢复了,他理所当然地成为“掌门人”。惜时如金的陈继达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晚上一般在9时30分就休息,在凌晨3时许醒来写作或看书。就是老伴在温州住院治疗期间,他一边在医院服侍,一边仍日以继夜地“侍候”文字,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宦海孤帆》就是在那时完成修改的。他不但懂得珍惜时间,还讲究效率,硬是在老年学会用电脑,此后,写稿、改稿都在电脑上完成。如今,母子俩以读书写作为乐。

    2003年,陈继达一家当选温州市首届“最佳学习型家庭”。

     李秀珍/文 罗小慧/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