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人物
3  4  
PDF 版
九十岁学写字一百岁出诗集
无标题
我是张思德的连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是张思德的连长
记者 沈爱群 通讯员 金闪闪
    “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比泰山还要重……”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经在延安写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赞颂因炭窑崩塌而不幸牺牲的张思德。在金华,有这样一位老红军,他和张思德同样来自巴山蜀水,他曾经和张思德一起共过事烧过炭,他就是张思德生前所在连的连长:陈光全。

    A、 张思德朴实、正直,很聪明也很活泼

    陈光全今年90岁。时光荏苒,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不少痕迹。前些年,他还利用自己的特殊经历到机关、工厂、农村、学校作报告。而今,受身体条件限制,他每天只能在家中走动走动,看看电视。

    陈光全是四川宣汉人,张思德是四川仪陇人,都在1933年参加革命。他俩都经过了长征,两次翻越大雪山,来回三次过草地,1937年11月都被调入新组建的八路军115师留守处警卫连,陈光全任一排长,张思德任二排四班长;1939年5月陈光全任连长,张思德仍当班长。警卫连的任务之一是保护和照料长征后数千名红军伤残病人。

    回忆起和张思德在一起的日子,他的眼眶就红了。他说,张思德中等个子,瘦瘦的身材,看上去其貌不扬,一副山里人的朴实模样。但是,在连队里他是个活跃分子:唱歌,他抢着打拍子;做游戏,他尽出新花样,“有他在场就热闹多了!”

    在战斗中,张思德既骁勇刚强,又机警灵敏。留守警卫连成立初期,连队驻扎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当时虽处于国共合作阶段,但国民党军队却经常故意制造磨擦。一次防御战后,警卫连部分战士负了伤,张思德虑及夜晚恐有不测,主动要求带队警戒。不出所料,那天晚上果然有股土匪前来偷袭,幸被张思德所率小分队狙击,确保了连队及警卫目标的安全。还有一次,张思德在带领战士巡查时,发现一家店铺内有10多个形迹可疑的陌生人,他立即向上级报告,组织上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挫败了敌人破坏我地下党所办青年训练班的图谋。

    当时,连党支部有7名支委,张思德是战士中唯一的支委。党组织要求党员以模范行动带领和影响群众,张思德处处以身作则,博得了全班战士的拥戴。他所在的四班,以他和副班长及一名“政治战士”为核心,总是出色完成各项任务,是连里的老先进。陈光全当了连长,张思德几次主动向他要求,有什么重要任务先交给他们四班,还调皮地勾勾手指头,要陈连长说话算数。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说到张思德烧木炭,陈光全似有很多感慨

    在陈光全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烧木炭那一段时间。那是1939年的八九月间,为了给伤病员准备过冬取暖的木炭,上级要求留守警卫连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烧木炭3万公斤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全连组成3个行动小组,张思德担任最关键的烧炭小组组长,负责打窑、装窑、烧窑、出窑等难度最大的工作。不懂技术,张思德就向当地群众求教,并不断试验,总结提高;时间紧迫,就大胆创新,多建窑,建大窑。很快,炭窑的规模由每窑烧150公斤扩大到250公斤,直至500公斤。

    在两个月时间里,张思德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窑前窑后总闪现着他那瘦削的身影。他曾经连续几天几夜扑在窑上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有时只靠在窑边打一个盹。连长陈光全命令几名战士硬拉着张思德回草棚休息,可一转身,张思德揉揉眼睛又出现在窑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烧炭的任务出色完成了,张思德也成了小有名气的烧炭“专家”。

    1940年冬,留守警卫连撤销,陈光全被调往荣誉军人学校任管理科科长,张思德奉调中央警卫团,为中央机关烧木炭。于是,陈光全与朝夕相处三年的战友分别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分手竟是他与张思德的诀别。1944年9月,陈光全得知张思德在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殉难的噩耗,心中不禁悲痛万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而今说起张思德烧木炭,陈光全还是有很多感慨,“无论是谁,只要为人民做了有益的事,党和人民都是不会忘记的呵!”

    “我是老红军战士,我是张思德的战友!”几十年来,陈光全走过天南地北,当过海陆空军。1958年他转业到金华任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66年因病提前离休。他总是像张思德同志那样,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切听从党安排。

    C、 想起曾经多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他笑得像个孩子

    1955年,陈光全被授予海军中校军衔。如今,在陈家简陋的起居室里,有一张照片非常引人注目。“那是1957年8月1日,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之际,在青岛体育场,毛主席同我们海军机关和山东半岛校以上军官合影留念,这是我南下转业前最后一次见到毛主席。”

    此前,因为工作关系,陈光全曾经多次见到过毛主席。当时,陈光全在党中央通讯机关当通讯兵,为党中央、毛主席送电讯。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他亲眼见到毛主席不分昼夜在工作,研究敌情,指挥战斗。他记得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会师后,到了毛儿盖时,他们通讯电台驻地离敌人有8华里,而毛主席住的地方离敌只有3华里,却仍照常工作。

    经过八年抗战和四年的解放战争,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1949年7月1日纪念建党28周年的集会上,陈光全在北京又一次见到了毛主席,他亲耳听到毛主席两次振臂高呼: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主席那亲切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想起这些情景,他就会幸福地发笑,而且笑得十足像个孩子,边笑边不断用手比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