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9日,也即是朝鲜停战后的第3天。上午,我在上甘岭597.9山顶的阵地废墟里,拾得一个用美军降落伞布包裹着的小包。打开一看,内有30张“万元币”和一张小学生的学期成绩单。
这小包的主人是谁呢?是烈士遗物还是战士的失物呢?细细推测后我认定,前者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经历过炮火的轰击,小包不可能如此完好地保存下来。
认定是后者,与同事们商议,8月初,我附上了信函将小包寄往《志愿军报》社,要求他们刊登“失物招领”启示。报社很快就满足了我的要求。
可是,时过月余,报社将小包退还于我,并附函“无人认领”,要我“自行处理”。为此,我为难了好些日子。直到1954年春季,在朝志愿军掀起了“捐献拖拉机、支援祖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我决定个人贴上20万元,加上阵地拾款30万元,凑足50万元,作为支援农业合作化的捐款捐了出去。
这一处理方法得到了领导与同志们的赞扬,都说这样处理,即便是日后失款人知道了,也不会责怪。
注:文中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