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要闻
4  
PDF 版
银发医疗队为居民免费服务
新“百家姓”新鲜出炉
杭州建立夕阳红人才库
多陪陪老人也是一种“赡养”
老年产品展示中心落户广东从化
逛庙会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老党员如何为大家做点事?杭州新华坊社区七个老人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银发医疗队为居民免费服务
    在杭州市新华坊社区,只要说起社区里的银发医疗队,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银发医疗队由7位老人组成,她们拿出自己家里的医疗器械,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量血压、做理疗、针灸等医疗服务。

    银发医疗队每隔一周服务一次,星期四是她们免费服务的日子。一个星期四的上午,记者来到了新华坊社区文体室。8时还没到,已经有不少大伯大妈等着了。医疗队成员陈知芳告诉记者:“我们服务的时间原来是上午8点半到10点半,后来人太多了就提早到8点,可还是有不少老人一早就来这儿等着。”

    缘起先进性教育

    “记得3年前也就是2003年,社区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我就在想,我作为一名老党员是否该为大家做点事。后来群众监督员汪秀珍说她家有医疗器械,自己也有些医学经验,不如办个医疗队为社区居民免费服务。我认为这建议好。”医疗队发起人之一的任阿幼说起3年前的事彷佛还是昨天:“后来社区为我们取了个名字叫‘银发医疗队’。”

    2003年6月9日是银发医疗队成立的日子,也是她们第一次为民服务的日子。当时医疗队由任阿幼、陈知芳、屠水珍、汪秀珍4人组成。后来又增加了尹雅凤、孙芳、徐月仙3位成员。

    上门服务救人一命

    哪里有需要,医疗队就到哪里。一天,家住新华坊50幢的成秋林来量血压,她面有难色地说:“我丈夫身体不太好,能不能到我家去看看。”陈知芳、任阿幼、尹雅凤三人二话没说就赶到了成家。她们发现老人嘴唇发紫,血压很高,于是一边叫三轮车把老人送医院,一边给老人的子女打电话。老人送到医院立即进了抢救室,医生说幸好送来得及时。

    两年多来,医疗队固定地为3位卧床老人上门服务。83岁的徐友根4年前小中风,卧床不起。医疗队每半个月上门服务一次,为他量血压、针灸,现在老徐已经能下楼走走了。

    553位老人有了健康档案

    陈知芳的包里有一叠厚厚的纸片和4本厚厚的笔记本。陈知芳是医疗队里负责记录的,每次服务时她会把检查的日期、结果以及下次检查的时间写在纸片上交给老人。她还为每位老人编号,将他们每次检查的情况登记在笔记本上。“只要来检查的人我都会为他们做记录,这样可以让老人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变化有一个了解。现在我们已经为553位老人编号记录了。”陈知芳笑着说,“新华坊的老人我几乎个个认识,他们的身体状况我也了如指掌。”

    有的成员曾是癌症病人

    银发医疗队的7位成员都是年逾六旬的老人。4年前汪秀珍患了乳腺癌,手术后不到一年就参加了医疗队。由于她曾学过医,现在是医疗队的主力,一般老人来检查都由她负责。每次医疗服务日都会有百位左右的老人前来检查,汪秀珍要为老人量血压,由于她左边的淋巴已经切除了,只能右手工作,一次活动下来常常是右手僵硬得无法动弹。可汪秀珍说,听到老人们不停地感谢,自己觉得这点辛苦是值得的。

            本报记者 尤琪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