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条《衣食无忧却渴求“精神赡养”》的消息反响很大,该新闻报道盐城市射阳县兴桥镇年近七旬的陈奶奶有本儿女回家的“探亲账本”,比如“12月10日上午,小女儿回来一次,第二天上午离开,这是今年第28次回家探亲……”等等。陈奶奶的5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且相继成家。子女们为照顾母亲特地请了个保姆为其烧茶煮饭。尽管陈奶奶生活无忧,可对子女的思念之情却随着岁月的流淌而与日俱增。至于为什么要记这本“探亲”账,这位老人自有其道理:“看看帐本,就会想起儿女们来探望自己的日子。”由此,让我们看到了老人对亲情的渴望、对子女的思念。
是啊,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老人们特别是空巢老人最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赡养”。这种精神“赡养”,并非仅仅是看望老人,应该还有更广的内涵,比如与老人聊聊自己的工作、孙辈的情况,与老人聊聊社会新闻,在春光明媚的时节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等。再从社会的角度看,我们的社区、村委会、退管会也不妨多办些健康讲座、社情通报会、参观城市新景观等活动,让老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当然,中青年人特别是中年人肩上的担子也不轻,在家庭、事业方面都承载着很大的负荷。然而,再忙再累再辛苦,也得“常回家看看”,因为这既是子女对长辈的一份孝心,更是子女对长辈的一份责任,同时,也是身体力行地对子女进行“尊老敬老”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