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情感
3  4  
PDF 版
第一次给将军上课
穿柴箬
感悟新老县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zjrbneirong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穿柴箬
金阿根
    不知道里畈(萧山乡下)人为何将树叶称作柴箬。每当冬季,落叶飘零,环卫工人把清扫的一车车树叶当垃圾倒掉时,我便会想起儿时在乡下穿柴箬的往事。

    里畈人的燃料是稻草,但晚稻草是要用来盖舍的。旧时我乡下老家人也住草舍,只不过里畈人盖的是横舍,沙地人盖的是直舍。稻草用来盖屋顶,打草扇夹壁,所以不肯轻易用之烧火。春节前,村里人划着小木船到长山新街买棉花杆,或到江桥头买柴,用来做年糕、包粽子和春节煮饭炒菜的燃料。那时里畈人很穷,舍不得也花不起多少钱,于是让孩子们拾柴火。穿柴箬其实就是拾柴火的一种,每年深秋和隆冬,天还未大亮,母亲便把我叫醒:“快起床,赶紧穿柴箬去。”

    穿柴箬这活儿大人是不干的,似乎是孩子们的专职。树叶贴在地上,弯下腰去拾很累。倘若我说腰痛了,母亲便说小孩子是没有腰的。里畈人家房前屋后、河边地头大多是杨柳、楝、榆树,叶子很小,没多大用处,所以要到村外荒郊野坡、大户人家坟墓前去拾阔叶树的落叶。一般是三两个孩子结伴而去。穿柴箬的工具很简单,一根三四十公分长的毛竹削的针,头部尖尖细细,尾部打个小洞,系一根长长的棉线,线的终端拴一块竹片不让树叶散去。对着地上的叶子,弯下腰,一片片戳在针上,竹针戳满了用手把叶子勒到线上。一根线满了,像长长的动物尾巴,足有两三米,将它盘在脖子上就高高兴兴回家了。母亲打开线的终端,柴箬从我双肩沙沙地飘落到地上。吃完早饭,母亲从灶台的黄泥罐里摸出一把炒蚕豆塞到我口袋里,算是奖励。一天几趟,几天下来家门口的道地上全是柴箬。晒几个太阳后,母亲将它们装进破麻袋里,垒在柴房间。烧火时搬一袋到灶间,抓一把塞进灶膛。着了火的柴箬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有的还会发出像老人那种沙哑的笑声,家里弥漫着阵阵清香。

    母亲说:“灶火笑,好运到。”让我穿更多更多的柴箬,给贫穷的家里带来好运。于是,差不多一个冬季,我奔波在荒郊野外。吃晚饭时,父亲会把自己的下酒菜夹到我的碗里,母亲在饭后塞给我一个“镬焦团”。可奶奶气得唠叨个没完:“介小年纪要伊穿柴箬,侬做大人会放心的?”因为我家世代单传,奶奶对我这个长孙特别宠爱。母亲不吭声,第二天又照常把我叫醒,让我去穿柴箬。我7岁前度过的秋冬,不知穿了多少柴箬,直到上小学后,才减少到星期天去穿柴箬。

    如今,不知不觉在城里已住了40年,每每看到西风起、落叶飘,不免涌起阵阵惆怅,想起儿时的几多艰辛。静夜中独自默默咀嚼人生,倒也使人心态平和,知足常乐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