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崔永元所著的《不过如此》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一天,鞠萍见崔永元忧心忡忡,便打趣地问道:“小崔哥哥,有什么不开心吗?”
崔永元不知从何处说起,便是一声叹息。
鞠萍问:“你以前上班骑自行车吧?”
崔永元说:“骑,刮沙尘暴都骑。”
“挣的钱也没有现在多吧?”鞠萍又问。
“那自然。”崔永元回答说。
鞠萍听后笑了,一脸的阳光,对崔永元说:“好日子过着,还有什么不快乐的。”
鞠萍几句话,说得崔永元一切烦恼皆除,一身轻松。
每年春节,人们互相拜年时,总要说上一句:“祝你新春快乐,万事如意。”但在实际生活中,快乐和如意只是相对而言的,既不会让你天天都快快乐乐,也不可能让你事事都如如意意,总有些烦心的事儿在困扰着你,总有些不顺心的事儿让你伤透脑筋。
尽管人们都希望完美无缺,但这只是一种理想,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的。
当我们遇到一些烦心事时,应像鞠萍开导崔永元那样,让他换一个角度去寻快乐,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你好日子过着,还有什么不快乐的?这样一想,也就没了愁,去了忧,本想不通的问题,也就想通了,本不快乐的事,也就快乐了。尤其是我们老年人,在当今社会变革的强烈反差中,如果老是对一些社会现象看不惯、想不开,甚至总在为社会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耿耿于怀,不去自寻快乐、丢掉烦恼,那么,自己的晚年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在看不惯时,不妨换个角度;在想不通时,不妨换个位置;在拿不准时,不妨找个标准;在理不清时,不妨寻个依据;在弄不懂时,不妨请教先生——以便将自己调整到最佳位置,为自己寻找到一个快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