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慕洗的人生,以及长寿之谜,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她十几岁就到日本留学。回国后从事教育工作,一直到68岁才退休。一生未婚,独居。
她的长寿与遗传无关。父母兄弟很少有活过花甲的。她却是例外:近十几年来,连感冒咳嗽的小毛病,都没有沾上过。
百岁寿星刚刚搬了新居。客厅四周挂满了寿联。最气派的是侄子杨德和赠送的,上书:严己宽人晚辈楷模,为国植才桃李满天。这正是寿星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讲究事必躬亲
杨老由侄子、侄女轮流服侍。她一再叮嘱晚辈:“力所能及的事不能麻烦你们。”至今,洗衣服还是亲自动手。除此,还经常抹桌、擦地,一刻也不闲着。“多动动,对健康有好处。”
退休以后,老人每天一定要读报的。她订了6份报纸,一大早就惦记着,几乎花整个上午,角角落落都读遍。上午读不完,留着晚上继续。患了白内障,眼睛不好使,凑着台灯逐字逐句“摸索”。她最关心时事新闻,其次是健康咨询。她还是个较真的“评报员”,毫不客气地说:“现在的新闻报道太浅,文字不紧凑。”
“读报对脑子有好处。不出家门,消息照样灵通。”寿星笑说。
来了客人,杨老喜欢“打几圈”。打麻将也是几十年的爱好了。“动手又动脑,多好呀。”打麻将她有两个原则:只跟亲戚玩玩,从不赌钱。
刚刚退休时,杨老有晨跑习惯。每天早上锻炼一个小时。现在年纪大了,起床后就在房间里活动活动,做做操、弯弯腰。杨老说:“我已经一百多岁了,该服老时还得服老,量力而行。”
防止“病从口入”
杨老对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特别讲究。
侄女杨德敏介绍:“姑姑总是把房子收拾得井然有序,生活环境特别舒心。”她有冷水洗脸的习惯,一年四季都如此,保持了二十几年。每天数十次地洗手,看完报纸要洗手,饭前要洗手……她常常说,“病从口入”,“多洗手,防感冒”。杨老对餐具卫生有严格要求,每次吃饭前,必定亲自动手,把碗、筷、勺,一一用开水烫过。
杨老所注重的饮食卫生,还包括“饥饱有度”、“合理膳食”。倘若是前一顿吃多了,下顿就少吃点。早餐最讲究,一杯牛奶、一只鸡蛋、一只刀切馒头;中午吃一小勺米饭,下饭菜荤素搭配;晚餐或三只汤圆,或两只饺子,或一筷子面食。饭前或饭后,必定要吃点水果,量不多,两只小橘子,或半只香蕉,或三四颗葡萄。
谈起自己的“烟酒史”,老人乐了:“以前是‘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后来知道‘吸烟可致癌’,再也不敢抽了。”她又说:“红葡萄酒是个好东西,活血又滋补,二十几年来,中餐、晚餐我都要喝一小口。”
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杨老评价:“偏爱甜食,不爱吃鱼,这些对老年人来说,都是不好的。”
常说“一无成就”
杨老虚怀若谷。问她:“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她摆摆手说:“一无成就。”然后笑道:“教书育人几十年,那是‘骗饭吃’,退休几十年,是吃‘现成饭’,我是一条‘大蛀虫’。”
其实,杨老的一生颇有建树。1921年,从日本留学回来,她就把毕生精力投到教育事业。从山东枣庄到老家绍兴,又往温州、赴湖州,1954年到浙江省委党校任教,直到1971年退休。五十年的教育生涯,可谓桃李满天下!
唯一让杨老欣慰的是,她的学生中,很多已是国家建设的栋梁。老人103岁寿辰前夕,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打来电话、寄来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