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吴翠娥的诗和画,你会明白‘人不可貌相’这句话多么有道理。”东阳市湖溪镇镇西村一位村民这样评价同村的九旬老妪吴翠娥。
在一般人眼里,吟诗作画的人总是文质彬彬、气度不凡。吴翠娥却布鞋布衣,腰系围裙,和农村常见的老太太没有两样。唯一的不同是,吴翠娥从82岁那年开始学画作诗,不断有作品问世,最近她还加入新成立的江南书画院哩。
1916年吴翠娥出生在湖溪镇一户普通的农家。8岁那年进入蒙馆读书。这多少要感谢她开明的母亲,正是母亲省吃俭用,吴翠娥才得以坐在学堂里念了5年书。直到1927年订婚后,吴翠娥才告别了学堂。这一年她13岁。
吴翠娥的公公是个教书先生,颇通文墨。他看到准儿媳妇爱好学习,外出坐馆时就将她带在身边学习,就这样,吴翠娥跟在公公身边又念了一年半的书,也就在这段时间,她学习平仄押韵,开始作诗。
结婚后,吴翠娥经历了许多坎坷,看书作诗这样的“雅趣”也只能偶尔为之。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97年。这一年,恰逢香港回归祖国,东阳市举办现场书画比赛活动。听到消息后,吴翠娥不知哪里来的勇气,竟让儿子替她报了名。比赛那天,作为最年长的参赛者之一,吴翠娥写下了她的《回归颂》:“香港回归天下知,河清海晏展红旗,千秋万岁流芳事,拱爱神州志不移。”并凭此获得了优秀奖。
与学习写诗不同,吴翠娥练习绘画是到了晚年才开始的。1997年,吴翠娥已是82岁高龄,但她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还在替别人带小孩。为了不让小孩到处跑,吴翠娥空闲时就拿出画册教他学画画,画一幅奖一角钱。时间一久,不仅小孩的画技大有长进,而且吴翠娥本人也喜欢上了绘画。那一年,她几乎天天都要绘画,乐此不疲。
吴翠娥还有一个习惯,每绘一幅画就要作一首诗,而且遣词用字比较讲究。有时候,一下子想不到合适的句子,便提上菜篮子到菜市场转一圈,回来的路上诗就有了。
“晚年欲作丹青客,随笔山河万物新。”吟诗绘画丰富了吴翠娥的晚年生活。她说,坐在桌前绘画的感觉,就像年轻时学搓麻将一样,心情很放松。让吴翠娥高兴的是,麻将没有学会,绘画却越来越有模样了。亲人朋友纷纷来讨画,她有求必应。
正是:“画案端坐无烦恼,翰墨清香笔放花。”